
道家稱神仙居住人間的三十六處名山洞府。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人間三十六洞天,知名者十耳,餘二十六天,出《九微志》,不行於世也。”《雲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在諸名山之中,亦上仙統治之處也。”
“三十六洞天”是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指神仙居住的三十六處人間名山洞府。以下是詳細解釋:
道家認為這些洞天是連接天地的特殊空間,屬于道教仙境體系(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洞天中的“洞”并非僅指洞穴,而是指山中有通達上天的隱秘空間,形成“洞中别有天地”的仙境。
根據文獻記載,部分洞天包括:
如需更完整的三十六洞天名稱及對應山脈,可查閱道教經典《雲笈七籤》或權威曆史地理文獻。
三十六洞天,是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三十六個仙境或者福地。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道教概念,意為隱秘而神奇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三點水):3畫
十(2劃):2畫
六(6點水):4畫
洞(氵口):7畫
天(十一劃):4畫
總筆畫:20畫
繁體寫法:三十六洞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三十六洞天”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無變化。
例句:“我聽說他在西藏找到了一個屬于三十六洞天的世外桃源。”
組詞:洞府、天地、仙境、秘境、福地、神奇之地
近義詞:仙境、福地
反義詞:塵世、凡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