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能繼承祖輩的福祿。《孔叢子·執節》:“願後世克祚,不忝前人,不泯祖業。”《晉書·阮種傳》:“天聰明自我聰明,是以人主祖承天命,日慎一日也。故能應受多福而永世克祚。”
“克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指能夠繼承祖輩的福祿或地位,引申為長久延續家族或帝王的基業。
發音:kè zuò(注音:ㄎㄜˋ ㄗㄨㄛˋ)。
古籍例證:
語境擴展:
除家族傳承外,也可指帝王穩固統治地位,如《阮種傳》中強調君主需勤勉治國以“克祚”。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孔叢子》《晉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
《克祚》是一個漢字詞彙,主要表達的意思是“達到統治的目的,成功地繼續統治”或“保持君主的地位和權柄”。這個詞彙常常用于描述帝王或其他統治者的政權延續和鞏固。
《克祚》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克(gē)和祚(zuò)。克部是漢字的第九個部首,意為“克服、戰勝”,祚部是漢字的第十二個部首,意為“福氣、榮耀”。
以拼音計算,《克》有7畫(kē),《祚》有10畫(zhuò)。
《克祚》一詞最早出現于《史記·五帝本紀》,記錄了中國古代的曆史事件和相關人物。這個詞語常被用來描述帝王的繼位和統治延續。
在繁體中文中,克祚的寫法為「克祚」,和簡體寫法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克的古代寫法為“克”,而祚的古代寫法為“祚”。這些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有細微的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克祚」的例句:
1. 他經過艱苦努力,成功地克祚,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2. 這位國王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克祚了多年的和平與繁榮。
3. 曆經了曲折與挑戰,這個政黨最終克祚,執政了三十年。
組詞:祚位、繼祚、福祚、克繼、克登
近義詞:繼位、執政、掌權
反義詞:失位、喪權、倒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