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秋扇的意思、秋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秋扇的解釋

(1). 漢 班婕妤 《怨歌行》:“新裂 齊 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後因以“秋扇”比喻婦女年老色衰而見棄。 南朝 梁 劉孝綽 《班婕妤怨》詩:“妾身似秋扇,君恩絶履綦。”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十:“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衆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2).秋日團扇。 南朝 梁元帝 《锺山飛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 唐 褚亮 《奉和望月應魏王教》:“落影臨秋扇,虛輪入夜弦。” 明 何景明 《七夕》詩:“樓台送暑催秋扇,關塞迎寒起暮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秋扇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具體的物品,也承載着深厚的文化隱喻:

一、字面本義

指秋季使用的扇子。古代扇子多為夏季納涼工具,入秋後天氣轉涼,扇子便逐漸閑置。此義強調其季節性實用功能,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喻婦人因年老色衰而見棄”前的基礎含義(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核心隱喻義

比喻因失去價值而被棄用的人或物,尤指女子年老色衰後遭冷落。此典出自漢代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絕。”詩中以團扇自喻,表達失寵憂懼(來源:班婕妤《怨歌行》)。後世如白居易《後宮詞》“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顔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亦化用此意象(來源:《全唐詩》)。

三、語義延伸

在文學語境中衍生出時光易逝、榮寵無常的慨歎。如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令》“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借秋扇典故暗喻情意變遷(來源:納蘭性德《通志堂集》)。現代漢語中仍保留“秋扇見捐”成語,形容被抛棄的境遇(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權威參考依據:

  1.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2. 典故溯源至《昭明文選》所錄班婕妤《怨歌行》
  3. 詩詞例證引自中華書局《全唐詩》《納蘭詞箋注》

網絡擴展解釋

“秋扇”一詞包含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比喻義:女子因年老色衰被遺棄
    典故源自漢代班婕妤《怨歌行》,詩中用團扇在秋季被棄置,象征女性容顔衰老後失去寵愛。如“妾身似秋扇”(南朝·劉孝綽詩),即表達失寵的哀怨。這一意象在古典文學中常見,如唐代詩歌、清代小說《聊齋志異》等也沿用此喻。

  2. 本義:秋季使用的團扇
    指形制輕薄的扇子,適合春秋季微風,特點是扇骨細密、排口窄(小于2厘米),制作工藝複雜,需将竹骨削至極薄,成品講究雅緻。此類扇子多為文人雅士使用,屬傳統工藝範疇。

  3. 文化關聯

    • 出處:班婕妤《怨歌行》用“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暗喻恩寵無常。
    • 近義詞:團扇、合歡扇;反義詞:春風(喻得寵)。
    • 用法:現代可用于形容過時或失勢的事物,如“政策如秋扇般被擱置”。

需注意,比喻義多用于文學創作,而實物義則側重工藝描述,兩者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拜井版納軷壤閉幕式博大精深晨曦傳演吹風唿哨脣焦舌敝踔越宕邁的卡低聲波恫脅恩慰奮權貴驕桂琴孤證合禮禾線鴻臣花工蘹香黃褐火紙湖澥間量,間量兒膠柱鼓瑟嘉羞靜堂進賢黜惡酒村懇托狂跌爛爛老婢子勞遺靈祜吏員鸾鑒猛割丁魔咒難于上天拈酒你争我奪清乂纃缞拳拳認稱神工鬼力獸害守精說帖宋應星畏懼無毀無譽無術湘妃椅纖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