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秋扇的意思、秋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秋扇的解釋

(1). 漢 班婕妤 《怨歌行》:“新裂 齊 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後因以“秋扇”比喻婦女年老色衰而見棄。 南朝 梁 劉孝綽 《班婕妤怨》詩:“妾身似秋扇,君恩絶履綦。”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十:“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衆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2).秋日團扇。 南朝 梁元帝 《锺山飛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 唐 褚亮 《奉和望月應魏王教》:“落影臨秋扇,虛輪入夜弦。” 明 何景明 《七夕》詩:“樓台送暑催秋扇,關塞迎寒起暮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秋扇”一詞包含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比喻義:女子因年老色衰被遺棄
    典故源自漢代班婕妤《怨歌行》,詩中用團扇在秋季被棄置,象征女性容顔衰老後失去寵愛。如“妾身似秋扇”(南朝·劉孝綽詩),即表達失寵的哀怨。這一意象在古典文學中常見,如唐代詩歌、清代小說《聊齋志異》等也沿用此喻。

  2. 本義:秋季使用的團扇
    指形制輕薄的扇子,適合春秋季微風,特點是扇骨細密、排口窄(小于2厘米),制作工藝複雜,需将竹骨削至極薄,成品講究雅緻。此類扇子多為文人雅士使用,屬傳統工藝範疇。

  3. 文化關聯

    • 出處:班婕妤《怨歌行》用“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暗喻恩寵無常。
    • 近義詞:團扇、合歡扇;反義詞:春風(喻得寵)。
    • 用法:現代可用于形容過時或失勢的事物,如“政策如秋扇般被擱置”。

需注意,比喻義多用于文學創作,而實物義則側重工藝描述,兩者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秋扇

秋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味着秋天的扇子。它的拆分部首是 “禾” 和 “戉”,它的拆分筆畫為12畫。

秋扇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賈寶玉送給黛玉一把精美的扇子,扇子的額外花紋和圖案與秋天的景色相得益彰,因此被稱為“秋扇”。這個詞成為了描述秋天的扇子的專有名詞。

在繁體字中,秋扇的寫法為 “秋扇”,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秋扇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從字形上來看,秋扇的“禾”字有葉子的形狀,而“戉”字則表示一種古代的兵器。

以下是一些關于秋扇的例句:

  1. 她手中扇起了秋扇,帶來一絲涼爽。
  2. 那把精美的秋扇是我從京城帶回來的。
  3. 他用秋扇輕輕地為我扇風,讓我感到舒適。

以下是一些與秋扇相關的詞語:

以下是一些與秋扇相反的詞語:

秋扇這個詞語描述了秋天的扇子,給人一種涼爽、舒適的感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在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經常被提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