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笑图的意思、三笑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笑图的解释

古画名。以 晋 代释 慧远 、 陶渊明 和 陆修静 三名高士于 庐山 论道,相与大笑而别的情节为题材。画已不传。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二:“流泉匝寺下,入 虎溪 。昔 远 师送客过此,虎輒号鸣,故名焉。 陶元亮 居 栗里 ,山南 陆修静 亦有道之士。 远 师尝送此二人,与语合道,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於此。”按, 宋 苏轼 《三笑图赞》未确指三人为谁。 宋 楼钥 《又跋东坡三笑图赞》谓 惠远 、 渊明 和 修静 三人不相及,共话大笑事乃后人附会。参见“ 虎溪三笑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笑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及文学典故中常见的题材,其核心内容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词义与典故来源
“三笑图”指以晋代三位高士慧远、陶渊明、陆修静在庐山论道后相视大笑而别的故事为题材的古画。据记载,慧远(东林寺高僧)送别陶渊明(诗人)和陆修静(道士)时,因交谈投机,不觉越过虎溪(慧远平日送客不过此溪),三人遂大笑,象征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佳话。

二、艺术与文学影响

  1. 绘画:原画已失传,但后世多有同名作品,如宋代李唐《虎溪三笑图》。
  2. 诗文:苏轼、黄庭坚等曾作《三笑图赞》,黄庭坚赞曰“二豪之所争,不满三隐之一笑”,暗含对三教思想的思考;元代仇远则通过“青山相对无言”等诗句深化意境。

三、争议与考据
宋代陈舜俞《庐山记》明确记载三人身份,但苏轼在《三笑图赞》中未具体指认人物,可能因历史版本差异。部分学者认为故事存在虚构性,实为后人附会三教和谐的理想化表达。

建议: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画作或诗文的具体表现,可查阅《庐山记》《三笑图赞》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笑图》的意思

《三笑图》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后,不禁发出三声笑声的样子。这个成语寓意着战胜困难后的欢乐和愉悦。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笑图》的拆分部首是“口”和“犬”,部首是指一个汉字中用来确定字义范围的部分。它的总笔画数是24画,笔画是指用来书写一个汉字的连续的画线的数量。

来源和繁体

《三笑图》最早见于东汉末年的《后汉书·耿纪传》中,记载了当时耿纪解决了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难题后的情景。

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三笑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三笑图》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三曉圖」。

例句

他经过了漫长的学习与努力,最终解开了这个难题,取得了***************,顿时发出了三笑图。

组词

- 笑容 - 笑声 - 笑脸

近义词

- 喜上眉梢 - 欢快得笑

反义词

- 哭泣不止 - 悲伤欲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