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扪蘿的意思、扪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扪蘿的解釋

攀援葛藤。 南朝 梁 範雲 《送沉記室夜别》詩:“捫蘿正憶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宋 王安石 《九井》詩:“捫蘿挽蔦到山趾,仰見吹瀉何峥嶸。”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捫蘿挽葛,時有至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扪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文學色彩的詞彙,其本義指用手抓握、攀援藤蘿類植物的動作,常用于描繪登山或山林行走的場景。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詩文,如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其中“青蘿拂行衣”便暗含扪蘿而行的意境。

從字源解析角度:

  1. 扪:《說文解字》釋為“撫持也”,指用手按壓或握持的動作,如《詩經·大雅·抑》中“莫扪朕舌”即用此意。
  2. 蘿:《爾雅·釋草》載“莪,蘿”,泛指蔓生植物,尤指松蘿、女蘿等攀附樹木生長的藤蔓類植物。

在文學語境中,“扪蘿”常與“扪葛”“扪石”形成意象組合,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中“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攀援”動作即包含扪蘿的具體形态。現代漢語詞典如《辭源》将其定義為“抓住藤蘿往上攀登”,《漢語大詞典》則注為“攀援葛藤”,印證了該詞在登山叙事中的功能性特征。

該詞彙在當代多用于詩詞創作與景觀描寫,如黃山、華山等名山的遊記中,常見“扪蘿覓徑”的表述,既保留古漢語韻味,又傳遞出探險者與自然交互的動态美感。

網絡擴展解釋

“扪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én luó,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攀援葛藤,常用于古典詩文中描繪登山或穿越山林時借助藤蔓前行的動作。例如:

這些詩句均通過“扪蘿”展現攀援山野的情景,體現其字面意義。


二、引申含義

根據部分詞典解釋,“扪蘿”也可比喻“僅觸摸事物表面而未深入了解真相”,源自《史記·滑稽列傳》中楊伯喈觸摸葡萄藤卻未品嘗葡萄的典故。這種用法強調對事物淺嘗辄止的态度,但需注意此義項在古籍中使用較少,更多見于現代詞典的釋義擴展。


别人正在浏覽...

暗昏昏百城書葆禱貶價不到裁縫鋪弛維仇對刍薪倒着地侯笛韻二元方程式紛舛脯酒富士山怪迂古鐵含春王漢語拼音字母話裡帶刺灰湯犟勁奬厲谏疏浄淡極時緝艇絶岸軍憲軍幟列峙六呂六通離違明哲蠰溪庖子佩紫清虛殿清正廉明虬珠器盈區委三殿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涉覽矢夫師門豕食損神宿着彈壓外形慰引違衷文源閣霧紋無遠弗屆小懲大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