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腹的意思、鼓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腹的解釋

(1).鼓起肚子。謂飽食。《莊子·馬蹄》:“夫 赫胥氏 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唐 岑參 《南溪别業》詩:“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遊。” 清 曹寅 《五月十一夜集西堂限韻》:“在昔鼓腹遊,真意非等倫。”

(2).拍擊腹部,以應歌節。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一折:“高歌鼓腹,長笑掀髯,我則待慢登臨感慨悅他這箇 仲宣 樓。”

(3).捧腹大笑。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五:“餘於國朝前輩名家,亦偶窺一斑,聊附於此,以當鼓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腹”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飽食無憂
    本義指吃飽後腹部自然鼓起,引申為生活閑適、無憂無慮的狀态。
    出處:《莊子·馬蹄》提到“鼓腹而遊”,描述上古百姓飽食後悠然自得的生活。唐代岑參《南溪别業》中“鼓腹醉中遊”也沿用此意。

  2. 擊腹為節
    指拍打腹部作為節奏,配合歌唱或音樂。
    例證:《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記載伍子胥“鼓腹吹篪(一種樂器)”以乞食,後助吳國興盛。

  3. 捧腹大笑
    形容大笑時腹部顫動的狀态,屬引申用法。
    出處: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以“當鼓腹”表達開懷大笑之意。

二、用法演變

三、總結

“鼓腹”既可指具體動作(如擊腹應歌),也可表達抽象狀态(如飽食無憂、大笑),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文化内涵多與古代社會的生活場景和審美情趣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大吃一頓過度飽餐,使腹部凸起。其拆分部首為手和月,筆畫數為14畫。根據字形理解,手部表示手的動作,月部表示肚子的形狀。 《鼓腹》這個成語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中。在這部小說中,有一位美食家楊雄,他非常喜歡美食,經常大吃特吃,吃得肚子鼓出來,因此被人稱為“鼓腹楊雄”。從此,“鼓腹”這個成語便被引申為吃得過多而使肚子鼓起來。 成語“鼓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鼓腹」,拆分部首和筆畫數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根據《康熙字典》,鼓腹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鼓腹兀臏」,其中“兀”表示突起的意思,而“臏”意為肚子。這種古字寫法形象地描述了吃得飽脹的樣子。 下面是一些使用成語“鼓腹”的例句: 1. 今天吃了太多美食,我鼓腹得走不動路了。 2. 小明參加宴會後,鼓腹得連褲子都緊了。 3. 晚上不要吃太多,避免鼓腹而導緻消化不良。 與“鼓腹”相關的組詞有:“鼓掌”、“腹稿”等。近義詞有“大吃大喝”、“狼吞虎咽”等,它們都表示吃得過多,使腹部鼓脹。反義詞則可以是“饑腸辘辘”,意思是因饑餓而導緻肚子咕咕作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