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瘦的意思、枯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瘦的解釋

[emaciated;skinny] 枯幹消瘦

枯瘦的身軀

詳細解釋

消瘦;幹瘦。 宋 歐陽修 《辭宣徽使判太原府劄子》之二:“腰腳枯瘦,行履艱難。” 宋 陸遊 《六十吟》:“嗟予忽忽蹈此境,衰髮如蓬面枯瘦。”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雜類·笤帚》:“僧體枯瘦,氣息懨懨然,漸無生氣。” 巴金 《将軍集·五十多個》:“那時候它充滿了活氣,就像一個健康的壯年人,後來才染上了疾病,漸漸地枯瘦起來。” 艾蕪 《海島上》:“現在他那按在牆頭上的枯瘦指頭和兩片略略張開的薄嘴唇,還正在微微顫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枯瘦”是一個形容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因疾病、營養不良、衰老等原因導緻的極度消瘦狀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枯瘦”指身體幹癟、肌肉萎縮,皮膚因缺乏水分或脂肪顯得幹燥皺縮,整體呈現虛弱無力的狀态()。例如“枯瘦如柴”“枯瘦的手”等表達,均強調消瘦程度之深()。

二、出處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歐陽修《辭宣徽使判太原府劄子》中“腰腳枯瘦,行履艱難”,陸遊《六十吟》亦用“面枯瘦”形容衰老()。現代文學中,巴金、艾蕪等作家也常用此詞描寫人物的憔悴()。

三、用法特點

  1. 描述對象:多用于形容人,尤其是因疾病、貧困或衰老導緻的消瘦,如“枯瘦的老人”“枯瘦的難民”()。
  2. 情感色彩:隱含同情或悲憫,如“她身材枯瘦,連衣裙像挂在衣架上”()。
  3. 常見搭配:常與“如柴”“幹癟”等詞連用,強化視覺效果()。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詳情,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如漢典、查字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瘦》

《枯瘦》這個詞形容的是一個人或物體因缺乏營養或慢性疾病而變得瘦弱憔悴的狀态。通常用來形容身體或外貌衰弱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瘦》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mù)和疒(nè),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枯瘦》一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中,形容人體或物體的憔悴狀況。這個詞常常被用來形容貧困、疾病等造成的身體虛弱。

繁體

《枯瘦》的繁體字為「枯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枯"的寫法為「梲」,是由木旁和誇旁組成的。"瘦"的寫法為「彆」,是由疒旁和虍旁組成的。

例句

1. 她瘦得如同一根枯木,看起來憔悴不堪。

2. 這個孩子由于嚴重的病情而變得枯瘦起來。

組詞

1. 血枯瘦:形容因嚴重貧血而導緻身體枯瘦的狀态。

2. 化枯瘦:指通過營養補充或治療等方法使人或物體枯瘦的情況得到改善。

3. 骨瘦如柴:形容身體非常瘦弱,尤其是骨骼突出的狀态。

近義詞

1. 憔悴:形容因疾病、疲勞或憂慮等原因而面容消瘦,精神不振。

2. 衰弱:指身體或精神上的虛弱,力量不足。

反義詞

健康:形容身體狀況良好,沒有疾病或虛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