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蠟燭珠 ”。
(2).櫻桃的一種。 唐 鄭望之 《膳夫錄·櫻桃有三種》:“櫻桃,其種有三:大而殷者曰吳櫻桃,黃而白者曰蠟珠,小而赤者曰水櫻桃。食之皆不如蠟珠。”
“蠟珠”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本義
指蠟燭燃燒時滴落的蠟油凝固形成的珠狀物,因其形态類似淚珠,常用于比喻悲傷的淚水。
來源:宋代辛棄疾《破幽夢》中“淚如蠟珠”一句,以蠟珠喻淚,表達離别之痛。
延伸用法
在古詩詞中,常借“蠟珠”渲染凄涼氛圍,如“蠟珠啼枕夢難成”等,象征哀愁或思念。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膳夫錄》或辛棄疾詞作原文。
蠟珠是一個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蠟”和“珠”。
按部首拆分,“蠟”的部首是蟲,而“珠”的部首是玉。這個詞語的筆畫由10畫組成。
“蠟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會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因此在繁體字中,“蠟珠”可能被寫作“蠟珠”。而在現代簡化字中,我們通常使用“蠟珠”這個詞。
以下是一個使用“蠟珠”這個詞語的例句:
他在蠟燭上放了幾顆蠟珠,房間裡的燈光變得柔和而溫暖。
除了“蠟珠”,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如“蠟燭”、“蠟炬”、“蠟燭台”。這些詞語都與蠟、燭具有關聯。
與“蠟珠”近義的詞語有“蠟燭”、“燭光”,它們都用來形容燃燒的蠟燭。
反義詞則可以是“電燈”,因為蠟燭和電燈是兩種不同的光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