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受領封地。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句踐 ﹞走犬 若耶 ,休謀石室,食於冰廚,領功銓土。”
“铨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需結合語境理解:
受領封地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源自古代文獻《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例如,越王勾踐“領功銓土”,即指他接受封地、管理疆土的行為。該用法多見于曆史典籍,強調君主或功臣對土地的分配與管轄。
衡量土地,評判事物
另一種解釋引申自古代土地制度:官府用“铨秤”稱量土地重量以确定租金,後比喻對事物的輕重、好壞進行評判。此用法更偏向比喻義,強調對價值的評估。
曆史淵源:
據《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在複國過程中曾“休謀石室,領功銓土”,即通過分配土地鞏固政權。這裡的“铨土”與封賞、治理直接相關。
文化延伸:
古代土地所有權歸帝王,百姓需承租,官府通過“铨土”确定土地價值和賦稅,這一過程逐漸衍生出權衡、評判的抽象含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越絕書》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铨土》指的是對土地進行測量、劃分的意思,主要用于農業和地理領域。它可以形容地理學家、測繪師等對土地進行調查和測量的行為。
《铨土》的部首是「金」,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5個。
《铨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爾雅》中有記載,用于描述對土地進行測定和劃分的行為。在繁體字中,「铨土」的寫法是「銓土」。
在古代漢字中,「铨土」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在字形上有些許變化。而古代的寫法會依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域有所不同,例如「銓土」、「銓俞」等。
1. 為了準确測量農田的面積,農民們請來了一位铨土專家。
2. 這個地區的土地铨土工作已經完成,我們可以開始規劃農業生産了。
铨土沒有固定的組詞形式,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進行搭配使用,例如「铨土測量」、「铨土工作」等。
铨土的近義詞可以是「測繪」、「土地測量」等,表示對土地進行精确測量的意思。反義詞則可以是「粗略估計」、「粗測」等,表示對土地僅做大緻估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