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獸尾作纓的白帽。古代大夫觸犯五刑,則戴之,表示自己有罪。《孔子家語·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亦作“ 白冠氂纓 ”。 漢 賈誼 《新書·階級》:“故其在大譴大訶之域者,聞譴訶,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其罪矣,上弗使執縛係引而行也。”
“白冠厘纓”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指古代大夫觸犯五刑時佩戴的白色帽子,用獸尾作為帽纓,象征自我請罪。這一行為源自《孔子家語·五刑》的記載:當官員犯罪時,需戴白冠、盤水加劍,前往宮阙自首。
現代語境中,該成語可引申為對言行端正、勇于擔責的贊美,或批評虛僞做作之人。但需注意,其本義更側重于古代禮制中的請罪儀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孔子家語》及賈誼《新書》相關章節。
《白冠厘纓》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白冠厘纓》意思為:白色的帽子上的裝飾。它通常形容帽子上飾有華麗而精美的裝飾品。也可以用來比喻裝飾繁複精美的物品。
《白冠厘纓》由四個漢字組成:
白(bái):部首為日,筆畫數為5。
冠(guān):部首為冖,筆畫數為9。
厘(lí):部首為廠,筆畫數為6。
纓(yīng):部首為糸,筆畫數為16。
《白冠厘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每個字的形态和含義都有所變化,但它們的音讀和意思仍然相似。後來,這個詞逐漸形成并被廣泛使用。
《白冠厘纓》的繁體寫法為:
白(白)
冠(冠)
厘(厘)
纓(纓)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下是《白冠厘纓》的古時候寫法:
白:
冠:
厘:釐
纓:纕
以下是幾個使用《白冠厘纓》的例句:
他穿着一頂帽子,帽頂上綴滿了白冠厘纓,顯得非常華麗。
那艘船上的船帆上挂滿了白冠厘纓,煞是好看。
她的新房子裝飾非常精美,牆壁上挂滿了白冠厘纓。
組詞:白帽(一種白色的帽子)、厘定(精确地确定)、纓絡(帽子上的裝飾品)、纓雲(多用來形容華麗的裝飾品)。
近義詞:華麗、繁複、富麗、絢爛。
反義詞:簡約、樸素、素雅、簡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