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蟬蛻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蟬蛻》﹝釋名﹞:“蟬殼、枯蟬、腹蜟、金牛兒。”
“枯蟬”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指蟬蛻,即蟬幼蟲羽化後留下的外殼。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失去生命力或陷入衰敗狀态。
提示:中藥釋義參考漢典等權威典籍,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完整文獻可查閱《本草綱目·蟲部》。
《枯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生命短暫,轉瞬即逝。枯蟬是植物體内的一種現象,成長和繁殖隻能在夏季進行。因此,枯蟬也常用來形容人的生命如同枯萎的蟬。
《枯蟬》這個詞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蟲。其中,木部表示與木材、森林相關;蟲部表示與昆蟲相關。筆畫數為10畫。
《枯蟬》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德充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枯蟬”一詞的來源。
《枯蟬》的繁體字為「枯蟬」。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些許不同。《枯蟬》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枯蟬」。
1. 人的一生如同枯蟬,短暫而有限。
2. 這個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如同枯蟬,稍縱即逝。
1. 枯木逢春
2. 蟬噪林風
3. 枯草
4. 蟬翼
5. 枯朽
1. 一瞬即逝
2. 短暫
3. 轉瞬即逝
4. 頃刻
5. 瞬息
1. 永久
2. 長存
3. 持久
4. 常駐
5. 久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