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代所建前朝的社稷。意在引為鑒戒,故稱。 漢 班固 《白6*虎通·社稷》:“王者諸侯必有誡社者何?示有存亡也。明為善者得之,為惡者失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誡社漢語 快速查詢。
“誡社”是一個古代政治術語,其核心含義為:後代政權為前朝建立的社稷象征,旨在警示當權者以史為鑒。具體解釋如下:
文獻記載:東漢班固在《白虎通·社稷》中明确提到:“王者諸侯必有誡社者何?示有存亡也。明為善者得之,為惡者失之。”
——這裡指出,誡社是政權更疊後用于昭示國家興亡規律的制度。
政治意義:
建議通過《白虎通·社稷》原文或權威辭書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語境。
誡社(jiè shè)是一個漢語詞彙,包括“誡”和“社”兩個字。誡社的意思是警告、勸告或責備社會中的人們。
誡社的拆分部首是“讠”和“示”。其中,“讠”是講究或與言語有關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言語的力量;“示”是展示或證明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言語的表達。
“誡社”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是古代文人士人們對于社會風氣、道德行為進行勸誡和警示的方式。
在繁體中,誡社的寫法為“誡社”。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誡社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仍然是以“誡”和“社”兩個字為基礎,沒有改變。
1. 他發表了一篇誡社的文章,提醒人們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 這位教授經常給學生們講授社會倫理,他的每一堂誡社課都深入人心。
組詞:警社、勸告、勸導、規勸。
近義詞:警告、告誡、勸誡、忠告。
反義詞:表揚、稱贊、贊美、誇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