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兢的意思、浮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兢的解釋

謂争名逐利。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風俗》:“故其小人多攫攘而浮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兢”為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輕浮而争競”,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或行為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第2版)收錄,該詞由“浮”與“兢”兩個語素複合構成:“浮”指輕浮、不沉穩,“兢”通“競”,含争強好勝之意。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1. 語義溯源

    “浮兢”最早見于漢魏六朝文獻,如《後漢書·陳元傳》注引“浮兢之人,違實趨名”,指熱衷虛名、心性浮躁者。此用法在唐宋詩文中延續,常與“躁進”“虛譽”等詞并提,體現對急功近利者的批判。

  2. 語用特征

    該詞屬貶義色彩,多用于規勸語境。如北宋呂陶《請罷國子監條制疏》批評“浮兢之俗”,強調士人應守靜笃實。清代《佩文韻府》将其歸入“品性類”,與“矜伐”“虛矯”構成近義關系。

  3. 文化關聯

    儒家經典《論語·學而》“君子不重則不威”句,朱熹集注引申為“重厚自持,乃能勝輕浮兢躁之私”,可視作對“浮兢”概念的倫理化闡釋,反映傳統文化對沉穩品格的推崇。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浮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權威性較高的資料進行辨析:

一、主要含義(高權威性來源支持) 根據漢典及多個詞典類網頁的解釋,“浮兢”意為争名逐利,常用于描述對名利過度追逐的行為。例如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風俗》中記載:“故其小人多攫攘而浮兢”()。

二、其他釋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來源如提出該詞表示“害怕、緊張的樣子”,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詞典,可能與字形相近的“戰戰兢兢”混淆,建議以高權威性資料為準。

補充說明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學術場景中優先采用“争名逐利”的釋義,并标注文獻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闇鄙安懷闆胡不教之教不智采葛曹耦蟬弁廚養臣琮璧錯忙大醮單鈎道盡途窮凋荒定極斷離遁逃二徐費口唇豐鬯高消費瞡瞡歸旅含經堂衡道解鋪津人金罂子救護船集腋決筴昆府老東西樂在其中廪振癃憊門夫莫夜泥途普覃前五子七公欺惑輕工業部深洽深宅大院石麟爽言松炬夙夜田舍漢提引通賢兔崽子甕子五夏現代戲相籃線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