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弄竹彈絲。《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論他的才情,填詞覓句,無所不能,便是弄管調絃,也無所不會。”
"弄管調絃"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典雅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演奏管弦樂器的動作與情境,後引申為對音樂藝術或文藝活動的雅稱。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與用法:
弄管
合義:指吹奏管樂器的動作。
調絃
合義:指調試弦樂器的音律或彈奏前的準備。
整體釋義:
指演奏前的調音準備或演奏管弦樂器的過程,後擴展為音樂演奏、藝術創作或文人雅士的文藝活動的雅稱。
音樂技藝的象征
如清代李漁《閑情偶寄》載:"弄管調絃,實為怡情養性之方",強調其修身養性的文化功能。
文人雅集的代稱
宋代文人筆記中常見"賓主弄管調絃,詩酒相和",形容雅集場景(參考《夢溪筆談·樂律》)。
藝術創作的隱喻
明代《永樂大典·樂部》以"調絃弄管"比喻詩文創作的音律推敲,如"作文如調絃,貴在宮商諧暢"。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收錄詞條:"弄管調絃,謂演奏樂器。亦泛指從事音樂或文藝之事。"(第6卷,頁4213)
《辭源》(修訂本,2015)
釋義:"調試管弦樂器音律。引申指音樂演奏或藝術活動。"(頁1287)
古代文獻用例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描寫、藝術評論或文化傳承主題,例如:
"非遺傳承人在庭院弄管調絃,古樂聲穿越千年時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2020)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實體出版物,未提供鍊接):
“弄管調弦”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吹奏管弦樂器,與“弄竹彈絲”含義相近,均表示演奏音樂的行為。該成語通過“管”(如笛、箫)和“弦”(如琴、筝)代指樂器,強調對樂器的娴熟操控。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引申義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兒女英雄傳》原文或相關文學評論。
哀匏擺香堂褊衷撤版逞劍成科揣度翠冠大吉單陋丹柱道駕大盆地典籍斷渚頓遞惡候防秋鳳凰窠袱子趕場幹戈征戰岡巒甘膳詭特話把戲華密橘監跨下辱冷峭聯蟬兩面幹部料民厲行驢鞍莽浪面漿杪秋名邦農具牌價謙執取事眚慝失心瘋薯莨綢遂非踏裡彩通泰推三宕四妄念辋圖圍追堵截文輝蝸殼居孝廉遐裔熙冰斜路謑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