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遡流窮源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道學》:“ 伊 洛 之學行於世,至 乾道 、 淳熙 間盛矣。其能發明先賢旨意,遡流徂源,論著講解卓然自為一家者,惟 廣漢 張氏 敬夫 、 東萊 呂氏 伯恭 、 新安 朱氏 元晦 而已。”
“遡流徂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追溯事物的起源或問題的根本原因,強調通過逆向探究尋找本質。該成語由“遡流”(逆流而上)和“徂源”(追溯源頭)兩部分組成,形象地比喻深入探究事物本源的過程。
解決社會矛盾需“遡流徂源”,而非僅處理表象。
通過綜合多個來源可知,該成語既保留古漢語的構詞特點,又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適用于強調深度探究的語境。
《遡流徂源》意為追溯流水的源頭。遡流表示逆着水流方向往源頭追溯,徂源則表示尋找事物的起源或根本。
遡:部首辶,總筆畫14;流:部首水,總筆畫10;徂:部首彳,總筆畫8;源:部首水,總筆畫13。
《遡流徂源》是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孔子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民足以老,故古‧』遡流徂源”的一句話。在這句話中,孔子強調了追求進步的重要性,認為人民要不斷學習、創新,不斷追溯、尋找事物的根源。
《遡流徂源》的繁體字為「溯流徂源」。
在古時候,「遡流徂源」的寫法可能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着現代用字的意思和解釋。
他對于研究曆史十分有興趣,經常遡流徂源,尋找事物的本源。
溯源、追本溯源、源遠流長
尋根究底、追根溯源、尋找起源、探源
終始一貫、得過且過、浮于表面、無關大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