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面的意思、文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面的解釋

[tattooed face] 在流放、發配的犯人臉上刺上帶顔色的花紋或圖形,以防逃走

詳細解釋

(1).在臉上刻畫花紋。《新唐書·南蠻傳下·三濮》:“有文面 濮 ,俗鏤面,以青湼之。” 楊朔 《滇池邊上的報春花》:“女 愛娜 的臉上刺滿綠色的花點,刺的是朵蓮花。我很想問問她文面的原因,又怕碰了她的痛處,不大好問。”

(2).在臉上刺字或記號。為 宋 金 時防止士兵逃走和施諸發配犯人的一種殘酷制度。《類說》卷二六引 宋 陶嶽 《五代史補》:“健兒文面,自 梁太祖 始。”《資治通鑒·後梁太祖開平元年》:“壬寅,詔赦其罪,自今雖文面亦聽還鄉裡。”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章綖 坐私鑄,文面編置,人多言其枉。”《水浒傳》第七二回:“ 宋江 是個文面的人,如何去得京師?”

(3).金屬錢币有字的一面。《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以金銀為錢,文為騎馬,幕為人面” 顔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錢文面作騎馬形,漫面作人面目也。”

(4).公文。《元典章·戶部二·定下使臣分例》:“長行馬使臣如有齎把聖旨令旨并省部文面,勾當官中公事,一兩箇為頭人員頓宿處,依分例支者。”《元典章·刑部十三·路人驗引放行》:“如管民管軍官并其餘諸投下人員,若無上司文面勾喚,欲往他處勾當,亦聽以次人於本處官司告給文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面"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拆解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1. 文書形式:指文字記載的書面形态,特指古代公文格式。《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商務印書館)指出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冊府元龜》,原指"文書之面式",即官方文書的規格形制。

  2. 表面文意:現代漢語中引申為文字表述的淺層含義,《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将其釋義為"文字表面呈現的意思",與深層内涵形成對照。

二、深層引申 在語言學研究中,該詞被學者拓展為"語言符號的表層系統",包含文字形态、語法結構等可觀測要素。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語言學》期刊論文中,張華(2020)将其定義為"語言表達的形式層,與語義層構成互補關系"。

三、文化應用 書法藝術領域特指"文字呈現的視覺美感",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書法通識》教材強調該詞包含"筆墨形态、章法布局等視覺要素的系統整合"。這種用法在明清書畫理論中已見雛形。

網絡擴展解釋

“文面”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解釋:

1.刑罰刺字(核心含義)

指古代在犯人臉上刺字或圖案的刑罰,用于标識身份或防止逃跑。例如宋金時期對發配犯人實施此刑。
例句:《新唐書》提到“文面濮”部落有在臉上刺青的習俗;《劉知遠諸宮調》中也有相關描述。

2.民族習俗

部分少數民族(如雲南的獨龍族、傣族)有文面傳統,通過面部刺紋表達文化或審美意義。

3.錢币術語

指金屬錢币刻有文字的一面,與背面(“幕”)相對。例如《漢書》記載罽賓國錢币“文為騎馬,幕為人面”。

4.公文(較少見)

個别文獻中引申為公文或書面内容,如“文面從字順”。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用法(如民族文面習俗),可參考曆史文獻或人類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傲視葆啬筆下察究吃答恥言人過醇聽呆人呆澀當眼法場翻雪發藴飛駞恭館規谏禾米荒陋黃枝剪切形變賤事狡獝解神衿帶金靈譏侮積夜開裂燎疱犂别冒風險明來暗往民軍齧檗吞針女和尚佩黻皮影戲篬筤遷邑敲鑼賣糖,各幹一行伽那寝餓傾黜瓊田取樣榮慕三跪九叩三餘讀書審曲飾説順俯殊器樹蓺書雲隨意縮手唐家貼裡微命像心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