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谏函。借指谏書。 宋 韓琦 《謝轉給事中表》:“周旋俗吏之為,激切諫囊之論,不虞擯斥,蓋恃聰仁。” 宋 韓琦 《謝知制诰啟》:“諫囊陳事,将隳厥官;詞掖升榮,遽冒其寵。”
“谏囊”為漢語複合詞,由“谏”與“囊”組合而成。從構詞法分析,“谏”指規勸、直言勸告,如《說文解字》釋“谏,證也”,特指臣子對君王的勸誡行為;“囊”本義為口袋,《廣韻》注“囊,袋也”,引申為承載物品的容器。二字連用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明史·職官志》記載官員“置谏囊于午門外,以納章奏”,指古代官署設置的專用布袋,用于收集臣民呈遞的谏議文書。
清代《康熙字典》補充釋義,稱其功能類似漢代“詣阙上書”制度中的文書收納裝置,并收錄“谏囊”異體寫法“諫嚢”。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接納谏書的專用袋”,并标注該詞屬曆史行政術語,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谏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àn náng,具體解釋如下:
指存放谏書的袋子或函件,借代“谏書”本身。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官員向君主進谏的行為相關,強調通過書面形式提出忠告或規勸。
詞義構成
曆史用例
宋代韓琦曾在文書中多次使用該詞,例如:
需注意其與成語“忠言逆耳”等口頭勸谏的區别:“谏囊”特指書面形式的谏書,更具正式性和文獻屬性。
罷出寶鑽八廂參柴串夷黜黑出舉诋異反間風掃風興雲蒸感慨系之趕錐閣道寡學過化果糖黑豬渡河恒制合族滬指家反宅亂講諷接骨眼井泉矜侉緊縮靳侮急響拘收控揣褲裆昆侖使者戾狠麥克斯韋湄公河媒衒納奇錄異牛馬襟裾青衲襖佢們三徑甚口説鼓書殊制絲包綫斯芬克司松鷄所說螳螂奮臂提心銅爨桐葉之信圖經違順五時無戲言險捍崄很崄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