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本的意思、三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本的解釋

(1).三個根本。禮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師。《荀子·禮論》:“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賢君必於其信,是故肅慎三本。” 淩曙 注引《大戴禮》:“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2).三個根本。治國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3).古時内府藏書,圖籍各備正本、副本、貯本,合稱三本。《北史·刑邵傳》:“ 炎漢 勃興,更修儒術。故 西京 有六學之義, 東都 有三本之盛。”《新唐書·百官志二》:“祕書郎三人,從六品上。掌四部圖籍。以甲乙丙丁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貯。凡課寫功程,皆分判。”

(4).三個本源。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于是賦有三本:其一承《詩》,其次拟《荀》,其次宗《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教育領域和傳統文化領域兩類解釋:

一、教育領域:本科第三批次錄取

  1. 基本定義
    三本原指中國高考本科層次錄取的第三批次院校,主要包括獨立學院(公辦高校與企業/社會組織合辦)和民辦本科高校。其學曆與一、二本同屬國家承認的本科層次,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無差異。

  2. 現狀與改革
    自2016年起,全國多省份逐步取消三本批次,合并至二本批次錄取。例如,北京、河南等地在2020年完成合并,目前僅保留本科一批和二批。但原三本院校的辦學性質(如民辦、高學費等)仍存在。

  3. 特點

    • 學費較高:普遍在1萬-3萬元/年,高于公辦院校;
    • 招生靈活:錄取分數線較低,專業設置多樣;
    • 就業情況:部分院校在特定領域培養出競争力較強的畢業生。

二、傳統文化中的含義

  1. 禮制概念
    源自《荀子·禮論》,指“天地、先祖、君師”三個根本,分别對應生命起源、族群延續和社會治理。

  2. 治國理念
    《管子·立政》提出治國三本為“德、功、能”,即官員需德配其位、功配其祿、能配其職。

  3. 文獻管理
    古代内府藏書分為正本、副本、貯本三類,合稱三本。


當前“三本”主要用于描述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原第三批次院校,但需注意其批次已逐步取消。傳統文化中的含義則多見于典籍,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本:詞義和來源

《三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三冊或三本書籍的意思。由于漢字的特點,一個漢字往往同時包含着詞義和音義兩個方面。一般情況下,漢字的詞義可以通過其組成部分以及曆史演變和用法來推測。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三本》這個漢字可以得到以下結構:三(sān)+ 本(běn)。其中,三是一個數字字,表示三個;本是一個單獨的字,表示本子、圖書等。根據現代漢字字典的分類體系,三屬于數目部首,本屬于木部首。根據筆畫的計算方法,三字由三筆組成,本字由五筆組成。

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三本》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字形上稍有不同。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狀經曆了多次變化,但其基本意義一直保持不變。

例句

1. 我買了三本書來豐富我的知識。

2. 這個圖書館裡有大量的三本,可以滿足你的閱讀需求。

組詞

除了《三本》外,漢字中還存在許多與之相關的詞語:

1. 三角:由三條邊和三個角組成的圖形。

2. 三月:一年中的第三個月份。

3. 三八:對女性不成熟行為的戲谑稱呼。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三冊、三書。

反義詞:二本、四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