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猶人世。 明 王世貞 《天甯寺塔中有舍利時時于相輪吐光予夜宿見之》詩:“一燈披幻劫,萬界出沉寥。”
“幻劫”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發音:huàn jié
核心含義:佛教中指代“人世”或“俗世”,強調人間世界的虛幻與無常。
字義分解: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王世貞的詩句:“一燈披幻劫,萬界出沉寥”(《天甯寺塔中有舍利時時于相輪吐光予夜宿見之》),通過“幻劫”表達對人世虛幻的感悟。
部分現代詞典(如)補充了引申義,即“被虛幻事物困擾而無法解脫”,可視為對原意的延伸解讀。例如:“他深陷名利的幻劫中,難以自拔。”。
“幻劫”以佛教視角揭示人生的短暫與虛妄,既可用于宗教語境,也可在文學中比喻精神困境。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漢典》或佛教經典(如、6)。
幻劫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具有幻想性質的劫難或災難。
幻劫的拆分部首是幹和力,共有11個筆畫。
幻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有句詩:“風起幻劫成雨遣,鹿獨還成鳳蝶來。”意指幹擾、破壞的幻想災難。
幻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幻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幻劫的古代寫法如下:
1. 草書:羊頭夾竹(tóu)竿
2. 隸書:幺冂攵小攵灬犭卩人
3. 篆書:彳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彳十冂冂所攵小
以下是一些關于幻劫的例句:
1. 這個故事主角經曆了種種幻劫,最終獲得幸福。
2. 動蕩的社會給人們帶來了一連串的幻劫。
3. 這場大火是這個城市的一次幻劫。
幻劫的組詞可以有:
1. 幻想:具有虛幻、不真實屬性的想象。
2. 劫難:指災難或困苦的境遇。
3. 幻覺:指由于身體、精神等原因而産生的虛假感覺。
幻劫的近義詞有:
1. 幻象:表示不真實或虛幻的形象。
2. 妄想:指無根據或不切實際的想法或打算。
3. 匪夷所思:表示不可思議或難以理解。
幻劫的反義詞有:
1. 真實:表示真實、确實的事物或情況。
2. 平靜:指沒有風波、沖突的狀态。
3. 幸福:指生活中的快樂和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