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木的意思、材木的詳細解釋
材木的解釋
可作木材的樹;木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漢書·匈奴傳下》:“ 匈奴 有鬥入 漢 地,直 張掖郡 ,生奇材木,箭竿就羽,如得之,於邊甚饒。” 唐 元稹 《估客樂》詩:“大兒販材木,巧識棟梁形。”《元典章·戶部九·立社》:“富家能自置材木者令自置,如貧無材木,官為買給。”
詞語分解
- 材的解釋 材 á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資料:材料。教(刼 )材。素材。題材。就地取材。 能力,資質:材幹(刵 )。大材小用。因材施教(刼 )。 棺木:壽材。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網絡擴展解釋
“材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材木”指可用于建築或制作器具的木材,即樹木經砍伐後形成的原材料。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強調合理伐木能保障資源可持續利用。
2.詞義延伸
- 字源解析:“材”為形聲字,從木、才聲,本義即木材(如《說文解字》中“材,木梃也”)。
- 廣義材料:除木材外,也可泛指其他原料或資源,例如《元典章》中記載“貧無材木,官為買給”,體現其作為基礎材料的屬性。
3.比喻用法
在成語中,“材木”可比喻人才或事物的品質,如“大材小用”中的“材”即借指人的能力。但此用法較引申,需結合語境理解。
4.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木材”一詞更常用(如《漢典》解釋“木材”為加工後的木質材料),而“材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如曆史文獻、詩詞引用等。
“材木”以具體物質含義為核心,兼具語言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林業制度或詞語演變,可參考《孟子》《漢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材木是指用于建築、制作家具和其他木制品的木材。拆分部首是木和攵,筆畫數為7。材字的來源是古代人們将木材放置在室内,用以保存和保護。材木的繁體寫法為材木,沒有變化。在古時候,材字的寫法與現在相同。一個例句可以是:這家具是用高質量的材木制成的。組詞有木材、木材市場、進口木材等。近義詞可以是木料、木頭,反義詞可以是金屬材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