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e deposit;mineral deposit;ore bed] 地殼裡礦物的集合體
礦産的聚集地段。 吳正 《我國的沙漠》九:“ 大柴旦 、 小柴旦 的硼礦,也都是國内著名的大型礦床。”
礦床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經濟開采價值的有用礦物資源的聚集地,其定義包含地質和經濟雙重屬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礦床是地殼中由地質作用形成的綜合地質體,含有可用礦物資源,且在特定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開采利用。它不僅是地質産物,還需滿足經濟可行性,例如金屬礦床(如金、鎢)、非金屬礦床(如耐火粘土)和能源礦床(如石油、煤炭)。
礦床的界定隨技術進步和經濟需求變化。例如,19世紀需含銅5%以上的礦石才被視為礦床,而現代技術已允許開采含銅0.5%的低品位礦石。
按資源類型可分為:
我國著名礦床包括青海大柴旦的硼礦,而黃金礦床的形成常與火山活動或熱液作用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礦床的成礦過程或具體案例,可查閱地質學專業文獻或行業報告。
礦床是指地下或海床上聚集的礦石或礦砂的地質體。礦床是礦産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
礦床的拆分部首為石(礦石)和廣(大地)。根據《康熙字典》,礦床的總筆畫為13畫。
礦床這個詞最早源于《說文解字》,大約在公元2世紀的東漢時期。礦床一詞的使用開始出現在20世紀初。
礦床的繁體寫法為礦床。
古時候,礦床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尚未明确記錄下來。
1. 這座礦床富含金礦。
2. 這個地區的礦床已經被充分開發利用。
礦床的相關組詞包括:礦石、礦砂、礦産、采礦、礦業等。
近義詞包括:礦層、礦體、礦床脈、礦區等。
礦床的反義詞是非礦床,表示不含礦石或礦砂的地質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