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飾以文彩的鞋子。 漢 劉向 《說苑·反質》:“夫 衛國 雖貧,豈無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繡哉。”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唐 元稹 《莺莺傳》:“珠瑩光文履,花明隱繡龍。” 明 何景明 《壽母賦》:“薦五絲之文履兮,舉九醖之芬觴。”
“文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文履”指飾以文彩的鞋子,即繡有花紋或裝飾華麗的鞋履。該詞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服飾的精緻典雅。
文獻記載:
曆史背景: 漢代劉向《說苑》記載:“豈無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繡哉”,說明“文履”在當時被視為貴重之物。
“文履”是古代對精美繡花鞋的雅稱,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常見于漢唐文學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服飾文化和審美意趣。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或擴展用例,可參考《洛神賦》《莺莺傳》等原文。
《文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人們的言行、行為,也可以理解為文化和品德的表現。
《文履》的部首是"文",總共有12個筆畫。
《文履》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篪篪》中,篪篪又稱為文履,是古代祭祀樂器,這裡用來形容人們在祭祀時的舉止端莊文雅。
《文履》的繁體字為「文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文履》的古代寫法為「文履」。
她的文履優雅,舉止大方。
文明、履行、文化、履曆等。
文明、修養、品行。
野蠻、無禮、粗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