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兔兒不吃窠邊草的意思、兔兒不吃窠邊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兔兒不吃窠邊草的解釋

喻歹徒不為害鄰裡。 孫錦标 《通俗常言疏證·動物》:“《通俗編》:‘鸕鷀不打腳下塘。’《全唐詩》録 唐 諺雲:‘兔兒不喫窠邊草。’義與之同。”今多作“兔子不吃窩邊草”。 羅旋 《南國烽煙》序篇:“人家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你對本房人都不能手下留情麼?”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兔兒不吃窠邊草”的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字面含義 “窠”即巢穴,該俗語字面指兔子不會啃食自己巢穴周邊的草。這種行為源于兔子的生存本能:窩邊草能遮擋巢穴、躲避天敵,若啃食會暴露行蹤;同時保留窩邊草可在冬季缺糧時作為應急儲備。

二、引申含義

  1. 自我保護與長遠利益
    既指動物通過保護栖息地實現生存延續,也隱喻人類需維護周邊環境與資源,避免因短視行為損害自身根基。

  2. 人際關系準則
    常用于告誡人們:

    • 不傷害親近之人(如同事、鄰居)
    • 避免在熟悉環境中作惡
    • 男女關系中不向身邊人下手(如朋友、同學)

三、人性警示 清代胡雪岩轶事賦予該俗語更深刻含義:友人托付妻女時他以“兔子不吃窩邊草”立誓,最終卻違背承諾。民間由此衍生出下半句“窩邊有草何必跑?”,揭露人性在欲望面前可能突破道德約束的真相。

四、使用場景

注:該說法與“兔子不吃窩邊草”為同一俗語的不同表述,核心内涵一緻。若需了解具體典故或完整版本,可參考《胡雪岩全傳》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兔兒不吃窠邊草》的意思

《兔兒不吃窠邊草》是一句成語,意為指人不吃自己生活或工作的地方的東西,而是喜歡取外面的東西,用來形容人不忠誠、不知足或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兔兒不吃窠邊草》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兔(兔子)、兒(子)、不(一)、吃(口)、窠(穴)、邊(辵)和草(艹)。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拼音為tu er bu chi ko bian cao。

來源

《兔兒不吃窠邊草》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小說中形容劉備對待自己的親信關羽時不加保護和重用,導緻關羽離開劉備的故事。

繁體

繁體字的兔兒不吃窠邊草為「兔兒不吃窠邊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作「兔兒不吃窠邊草」。

例句

他總是對自己的團隊缺乏信任,十分喜歡在外面招聘人才,真可謂是兔兒不吃窠邊草。

組詞

吃草、兔窩、青草、草地、窠穴、草原。

近義詞

不知足、貪心、跳槽、辭職。

反義詞

知足、忠誠、珍惜、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