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省稱“ 貂扇 ”。用貂尾做成的扇子,用于冬日障面防風。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馀·牙籠貂扇》:“ 慎常 《冬日宮詞》雲:‘障風貂尾扇,煴火象牙籠。’貂扇冬日用之。 歐陽元 詩:‘十月都人供暖箑。’餘曾於冬日入直,見 朝鮮 貢使手持貂扇以障面,蓋古制也。”
貂尾扇是一種傳統器物,其含義和用途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貂尾扇是用貂尾制成的扇子,主要用于冬季遮擋面部防風禦寒,又稱“貂扇”。其名稱中的“貂”指動物貂的尾毛,材質珍貴且保暖性強。
曆史與文化背景
據清代高士奇《天祿識馀·牙籠貂扇》記載,古代朝鮮貢使曾使用貂尾扇作為冬季儀仗工具,印證了其曆史淵源。唐代詩人歐陽元詩句“十月都人供暖箑”也間接反映了類似器物在寒冷季節的應用。
功能與使用場景
不同于普通納涼扇,貂尾扇的特殊性在于其防風功能。貂毛密實且柔軟,既能阻隔寒風,又不會因材質過硬損傷面部,適合冬季貴族或儀式場合使用。
相關延伸
該器物常與“象牙籠”等奢華物品并提(如《冬日宮詞》“障風貂尾扇,煴火象牙籠”),體現了古代上層社會的物質文化。
貂尾扇是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的古代生活器具,其制作材料、季節專用性及曆史記載均反映出中國傳統工藝與等級制度的關聯。
《貂尾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虛有其表、表面上華麗卻實際上沒有實質内容或價值的東西。
《貂尾扇》的拆分部首為豸(zhì)和扌(shǒu),拆分後的筆畫為11畫。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張可久的《序貂尾扇》中。這本書是關于批評時尚的著作,由于當時的貂尾扇非常流行,作者以此為比喻來形容人們追逐時尚但忽視實質的行為。
《貂尾扇》的繁體寫法為《貂尾扇》。
古時候,《貂尾扇》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他整天追逐時尚,總是買一些貂尾扇一樣沒有實際價值的東西。
- 貂皮衣:指用貂皮制作的衣物。
- 扇風:指扇子搖動時産生的風。
- 扇舞:指扇子在舞蹈中的運用。
- 浮華:指表面上華麗而實際上空洞的東西。
- 謊話:指欺騙性的話語。
- 有實質:指具備實際内容或價值的東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