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宗廟。《史記·天官書》:“宮廟邸第,人民所次。” 晉 摯虞 《太康頌》:“洋洋四海,率禮和樂;穆穆宮廟,歌雍詠鑠。” 南朝 梁 江淹 《拟袁太尉從駕淑》詩:“宮廟禮哀敬, 枌邑 道嚴玄。”《宋史·樂志七》:“ 紹興 十三年,初舉郊祀,命學士院製宮廟朝獻及圜壇行禮、登門肆赦樂章,凡五十有八。”
(2).借指帝王與皇室。 晉 潘嶽 《西京賦》:“愍 漢氏 之剝亂,朝流亡以離析; 卓 滔天以大滌,劫宮廟而遷迹。”《宋書·周朗傳》:“運鐘澆暮,世膺亂餘,重以宮廟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裡連死,萬井共泣。”
(3).宮殿和宗廟的并稱。《後漢書·獻帝紀》:“己酉, 董卓 焚 洛陽 宮廟及人家。”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至洛陽谒五陵表》:“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 洛水 浮橋。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鐘簴空列。”
(4).即宮觀。官名。 宋 代為安排閑散官員而設,無實職。《宋史·選舉志六》:“﹝ 紹興 二年﹞上自監司、倅貳,下至掾屬、給使,一郡之中,兵官八6*九員,一務之中,監當六七員,數倍於前日。存無事之官,食至重之祿,所以重困生民。請裁省其闕,否則以宮廟之祿畀之。”參見“ 宮觀 ”、“ 祠祿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宮廟漢語 快速查詢。
“宮廟”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與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釋義:
指古代帝王或貴族祭祀祖先的場所,是禮制與血緣傳承的象征。例如《史記·天官書》中“宮廟邸第,人民所次”,強調其與百姓居所的等級差異。
通過借代手法,用宮廟象征皇權或皇室成員。如晉代潘嶽在《西京賦》中描述董卓之亂時提到“劫宮廟而遷迹”,暗指皇室權威被踐踏。
特指帝王居所與祭祀建築并存的建築群。例如《後漢書》記載董卓焚燒洛陽“宮廟及人家”,即同時毀壞宮殿與宗廟。
宋代為安置閑散官員設置的虛職官名,無實際職權,稱為“宮觀官”或簡稱“宮廟”。
部分詞典(如)将其延伸為“宏偉建築”的泛稱,但此用法較少見于經典文獻,更多屬于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以上解釋綜合自《史記》《後漢書》等典籍及權威詞典(來源:)。
宮廟是指供奉神靈的建築物,一般用來進行宗教儀式和祭祀活動。它是人們向神靈表達敬意和祈福的場所。
宮廟的部首分别是宀和廣。
宮字的筆畫數為9,廟字的筆畫數為10。
宮廟這個詞是由宮和廟兩個字組成。宮字最早是指君主居住的地方,後來逐漸引申為尊貴、美好的意思。廟字最早是指神靈所駐的寺廟,後來演變為指供奉神靈的建築物。
宮廟的繁體字為宮廟。
古時候的宮字寫作宮,廟字寫作廟。
1. 這座宮廟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是我們文化的重要遺産。
2. 山上有一座宮廟,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組詞:宮殿、宮牆、廟宇、廟祝
近義詞:廟宇、佛寺、教堂
反義詞:民居、民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