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tter] 為某種原因所約束
猶羁絆。《淮南子·精神訓》:“系絆其足,以禁其動。”
(1).約束羁絆。 唐 白居易 《題報恩寺》詩:“好是清涼地,都無繫絆身。”《敦煌曲子詞·十二時》:“十齋八戒有功勞,六道三塗無繫絆。”
(2).牽纏;拴束。 宋 張先 《蝶戀花》詞之三:“絮軟絲輕無繫絆,煙惹風迎,併入春心亂。”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五》:“語有之:‘君行令,臣行意。’今台臺令固在必行矣,職之意寧可繫絆枷杻之耶?”
“系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因某種原因被約束或牽制,既包含物理上的束縛(如拴束),也包含抽象的情感、責任等羁絆。例如《淮南子》中“系絆其足,以禁其動”即描述用繩索限制行動。
蘇轼《蝶戀花》名句“未信此情難系絆”通過楊花與東風的關系,暗喻情感雖難以約束卻仍有自然規律可循,賦予“系絆”詩意化的哲學表達。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用例與現代詞典釋義,如需具體文獻原文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系絆》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以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紐帶,也可以表示阻礙、束縛或困住。
《系絆》的部首是「纟」和「半」,筆畫數為七。
「系絆」一詞源于漢語,由「系」和「絆」兩個字組成。
「系絆」的繁體寫法為「繫絆」。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絆」的形狀和現代稍有不同,常常采用「纟」與「半」的結合,形狀更加複雜。
1. 這次旅行增進了我們之間的系絆。
2. 負債是我的絆腳石。
主要組詞:系帶、絆腳石、紐帶、關系。
阻礙、束縛、困住、聯繫、連結。
解開、解除、釋放、脫離、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