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周紅腫不散漫的疔。《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疔瘡》“五臟皆可發疔瘡”注:“一疔之外别生一小瘡,名曰應候;四圍赤種而不散漫者,名曰護場。”
“護場”是一個中醫術語,主要用于描述疔瘡或瘡瘍的局部病理特征及預後判斷。以下為詳細解釋:
護場指疔瘡周圍出現的紅腫區域,且該紅腫界限清晰、不向外擴散。這一概念源自清代醫學典籍《醫宗金鑒》,其中提到:“一疔之外别生一小瘡,名曰應候;四圍赤種而不散漫者,名曰護場。”。這裡的“赤種”指紅腫,“不散漫”強調炎症範圍被有效限制。
在中醫外科理論中,護場是正氣與邪氣交争的表現:
與護場相關的概念包括:
護場不僅是疔瘡的局部體征,更是中醫判斷疾病預後的重要指标,體現了“正邪相争”的核心病理觀。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醫案或治療方法,可參考《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等典籍。
護場是一個漢語詞語,由“護”和“場”兩個字組成。
“護”字的部首是手,共有八畫;“場”字的部首是土,共有十畫。
護場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庸》一書中,意為保護周圍的場地。
繁體字“護場”保留了“護場”這個詞彙的原意。
在古時候,漢字“護場”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如“護場”、“護塲”等。
1. 在比賽期間,保安人員負責護場以确保觀衆的安全。
2. 請你護場,确保設備的安全。
組詞:“護衛”、“護士”、“護身符”。
近義詞有:“保護”、“守護”、“維護”。
反義詞有:“破壞”、“損毀”、“遺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