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職。《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還居近侍,兼饗戎秩。” 呂延濟 注:“戎秩,謂武職也。” 唐 李德裕 《<異域歸忠傳>序》:“制授 嗢沒斯 特進檢校工部尚書左金吾衛大将軍同正封 懷化郡王 ,其酋徧加戎秩,賜之金紫。”《舊唐書·田承嗣傳》:“ 田承嗣 出自行間,策名邊戍,早參戎秩,効用無聞。”
“戎秩”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戎秩”指武職,即與軍事相關的官職或職位,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武将、邊戍将領的職務。其中:
“戎秩”是古代對武官職務的統稱,強調軍事職能與官職等級的結合,多見于唐代及南北朝時期的文獻。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或曆史背景,可查閱《舊唐書》《文選》等原始史料。
戎秩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軍隊的隊形和戰鬥順序。戎秩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戎”和“秩”。
“戎”是一個獨立的部首,由“戈”和“廾”組成。“戈”表示戈兵,是古代軍隊中常見的兵器;“廾”是兩隻并排放着的手,是表示雙手合力、協作的意思。合起來,“戎”的形狀像一個人拿着戈備戰的樣子,代表了戰争、軍隊。
“秩”在戎秩中扮演輔助的角色,由“禾”和“示”組成。“禾”是一種莊稼,象征秩序和禮節;“示”則表示表明、顯示。合起來,“秩”的意思就是通過莊稼的象征來顯示軍隊中的秩序和戰鬥順序。
戎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和戰争狀态。在戰争中,軍隊需要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排列和行進,以保證戰鬥的效果和勝利的機會。因此,戎秩成為了軍隊中的重要概念。
繁體字“戎秩”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據古代字典記載,戎秩的古漢字寫法為“戎賓”,其中的“賓”是一個現在已不常用的部首,由“言”和“犬”組合而成,表示戰争中指揮軍隊的聲音和口令。與現代寫法相比,古代的寫法更加形象直觀。
例如,我們可以用“戎秩整齊”來形容軍隊隊形井然有序,或者用“領導失去了戎秩”來描述軍隊領導層的混亂和無效果。
其他與戎秩相關的詞語有:戎裝、軍秩、兵器。
戎秩的近義詞有:軍紀、軍令、軍法。
戎秩的反義詞有:混亂、無序、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