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順從天命。《易·臨》:“象曰:鹹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漢書·董仲舒傳》:“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下務明教化民,以成性也。”《宋書·孝武帝紀》:“皇家造 宋 ,日月重光,琁璣得序,五星順命,而戎車歲動,陳詩義闕。”《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 須達 應時順命。”
(2).服從命令。《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之。”《孔子家語·弟子行》:“有道順命,無道衡命,蓋 晏平仲 之行也。” 王肅 注:“君有道,則順從其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故檄移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則逆黨用檄,順命資移;所以洗濯民心,堅同符契,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明史·陳懷傳》:“ 瑋 等至,賊不順命。”
“順命”一詞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遵循自然規律或天意,強調對宇宙秩序的順應。例如:
指聽從他人指令或社會規範,體現對權威的遵從。例如:
此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政治、軍事和哲學領域,現代則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如“順命者昌”等表達,強調順應時勢的重要性。
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漢書》《文心雕龍》等文獻。
《順命》這個詞的意思是按照命令或者規定行事,順從命令或者遵守規定。
《順命》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首:頁部和心部。
順命的部首“頁”表示與書籍有關,底下的“少”具體表示少數。
順命的部首“心”表示與心有關,表示這個詞與人的内心感受、行為有關。
根據《康熙字典》統計,《順命》一詞共有12個筆畫。
《順命》一詞來源于漢語中的古代儒家思想。儒家強調行為的規範與秩序,強調順從于上級的命令和遵守規定的重要性。
《順命》的繁體字為「順命」。
根據研究,《順命》一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可能會将“少”部寫成“少”,垂直方向上加一個點,表示少數的意思。
1. 他始終順命執行上級的任務,從不違背。
2. 面對困難,我們應該順命守紀,不輕言放棄。
順從、順理成章、順勢而為、違命、逆來順受等。
遵從、服從、聽從、承從。
違抗、反抗、抗命、違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