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度的意思、期度的詳細解釋
期度的解釋
法度;限度。《參同契》卷上:“日辰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漢書·霍光傳》:“ 顯 及諸女,晝夜出入 長信宮 殿中,亡期度。”《宋書·謝靈運傳》:“穿池植援,種竹樹果,驅課公役,無復期度。”
預計期限。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一:“生命無期度,朝夕有不虞。”
詞語分解
- 期的解釋 期 ī 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定期。限期。期限。學期。 量詞,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限度:“征斂無期求索無度”。 必,決定:“期死,非勇也”。 〔
- 度的解釋 度 ù 計算長短的器具或單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事物所達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風度。 分角的單位,一圓周角分為度:角度。 依照計算的一定标準劃分的單位:溫度。濕度。經度。緯度。濃度。 電能的單位,
網絡擴展解釋
“期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法度或限度
- 指事物應遵循的規則、标準或界限。例如《漢書·霍光傳》提到“顯及諸女,晝夜出入長信宮殿中,亡期度”,形容行為失去節制。在《宋書·謝靈運傳》中,“無復期度”也強調了對公役調度的失控。
2.預計的期限
- 表示對時間範圍的預期或衡量。三國時期阮籍《詠懷》中“生命無期度,朝夕有不虞”即用此意,表達生命無常的感慨。
補充說明
- 構詞解析:“期”指時間限定,“度”表衡量,合為“期度”後,既可指具體的時間範圍,也可引申為抽象的法度約束。
-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籍或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詩詞賞析。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參同契》《漢書》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期度
期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期”和“度”兩個字組合而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期度”中的“期”字,拆分成“月”和“其”兩個部首,總共5畫;而“度”字,拆分成“廣”字旁和“婁”字部,總共9畫。
來源
“期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期度”主要指時間的間隔或距離的長度,意味着一段時間或一定的範圍。
繁體
“期度”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期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期度”在古代常用的寫法為「期畢」。
例句
1. 他們約定了一個期度,每周見面一次。
2. 研究要有一個明确的期度,以确保進度的把控。
組詞
期間、度量、時期、美度、測度
近義詞
期限、時限、時間間隔
反義詞
無期、無限、無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