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吏的意思、戎吏的詳細解釋
戎吏的解釋
武官。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 需 之孫 頊 ,前國學明經; 文哲 姪孫 繼 ,為 杭 之戎吏,皆説之相符。”
詞語分解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戎吏
釋義
戎吏(róng lì)指古代軍隊中的官吏或武職官員,專司軍事管理、邊防事務或軍隊行政職責。該詞屬複合詞,由“戎”(軍事、兵器)與“吏”(官吏)組合而成,凸顯其武職屬性。
一、詞義解析與曆史背景
- 核心職能
戎吏主要負責軍隊的日常管理、訓練調度及邊防事務。例如唐代府兵制中,折沖都尉、果毅都尉等均屬戎吏範疇,統領府兵并監管地方軍務 。
- 官職層級
不同朝代戎吏的職級差異顯著:
- 秦漢時期:郡尉、縣尉為地方軍事長官,掌兵卒征調與治安;
- 宋代:巡檢使、都監等負責地方戍守,隸屬樞密院調配 。
二、文獻依據與權威考釋
- 古代典籍記載
- 《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明确戎吏的軍事管理職能;
- 《新唐書·兵志》提及折沖府“設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佐證唐代戎吏體系 。
- 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戎吏”為“軍中官吏”,強調其武職特性(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6卷,頁423)。
三、文化延伸與制度演變
戎吏制度隨中央集權強化而變遷:
- 秦漢至隋唐:職權分散于郡縣,兼顧行政與軍事;
- 宋明以後:文官統兵趨勢增強,戎吏職能漸向專職武官(如總兵、參将)過渡 。
參考資料
- 《中國曆代職官辭典》(中華書局,2015)
- 《唐代軍事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網絡擴展解釋
“戎吏”是古代漢語中對武官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 “戎”:原指兵器、軍事活動或軍隊(如“兵戎”“戎馬”),也代指古代中原以西的少數民族。
- “吏”:泛指官員,尤其指基層或地方官吏(如“胥吏”“酷吏”),但結合“戎”則特指軍事系統的官員。
二、曆史語境中的職能
- 核心職能:負責軍事管理、邊防安全及軍隊訓練,需兼具軍事指揮與行政能力。
- 文獻例證:宋代王谠《唐語林·補遺二》記載“文哲侄孫繼,為杭之戎吏”,表明該詞用于描述地方武官職位。
三、與其他官職的關聯
- 與“文官”對比:古代官僚體系中,“戎吏”屬于武職,與負責政務的“文吏”形成分工。
- 地位演變:早期可能側重基層軍務,後期逐漸成為武官的泛稱,甚至帶有尊稱色彩。
四、使用範圍
主要見于唐宋文獻,如《唐語林》,後世逐漸被“武将”“軍官”等詞取代,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
“戎吏”是古代對軍事官員的統稱,強調其軍事職能與管理屬性,需結合具體曆史文獻理解其語境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語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臉變悟避風賓墀倡酬橙橘戶蠢相醇修黨社澹話丹直登臨登稔跌折多年來蠹書客肚束三條篾扼據二湖封夷分書哥兒怪奇孤鶵海賊橫蠻貨産火剌剌加油加醋捷速鏡燭金虎台禁聲涓滴舉息巨族蘭單狼狽周章攬辔澄清連延龍驎緑醪麻筵女牢巧麗泉澌僧迦梨山虧一篑識取宿世宿羽泰上淘沙題覆桐音通中枕土龍無辜疳無偏無頗狹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