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語。指陽神。語本《參同契》卷中:“陽神日魂,陰神月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亦指太陽。 唐 皮日休 《早春以橘子寄魯望》詩:“剖似日魂初破後,弄如星髓未銷前。” 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述》:“日魂慘澹,鬼哭荒叢。”
“日魂”是一個源自道教文化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解釋:
道教術語:指“陽神”
道教典籍《參同契》中提到“陽神日魂,陰神月魄”,認為“日魂”與“月魄”互為依存,如同陰陽相生。這裡的“魂”象征生命力與精神能量,與“魄”(肉體)共同構成人的存在。這種概念體現了道教對宇宙陰陽平衡的哲學認知。
文學意象:代指“太陽”
在古詩詞中,“日魂”常被用作太陽的别稱。例如唐代詩人皮日休在《早春以橘子寄魯望》中寫道“剖似日魂初破後”,将橘子剖開的瞬間比作太陽初升的景象;司空圖《注愍征賦述》則以“日魂慘澹”渲染荒涼氛圍。
補充說明:需注意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其釋義多出現在古籍或道教文獻中。若需深入探究,建議查閱《周易參同契》原文及相關道教學術研究。
《日魂》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太陽的精神或者太陽的靈魂。
《日魂》的第一個字是“日”(rì),它的部首是“曰”,共有4畫。第二個字是“魂”(hún),它的部首是“鬼”,共有16畫。
《日魂》一詞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太陽的崇拜和神聖的象征。太陽在古代被認為是萬物之源,給予人類光明和溫暖。因此,人們将太陽視為上天的神明,它的精神和靈魂也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日魂》的繁體字為「日魂」。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現代有所不同。《日魂》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較為複雜,隨着曆史演變,呈現出多種寫法。這裡給出其中一種寫法:「曰魂」。
1. 他目光如日,心懷日魂,時刻散發着正義和勇氣的力量。
2.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透露着《日魂》的力量,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希望與喜悅。
1. 日暖魂洋:形容陽光明媚的海洋,給人以溫暖和愉悅的感覺。
2. 魂牽夢萦:形容内心深深地牽挂和思念。
近義詞:太陽精神、太陽之魂
反義詞:月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