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事本末的意思、紀事本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事本末的解釋

(1).史書體裁之一。以曆史事件為綱,将重要史實分别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順序編寫。創始于 南宋 袁樞 的《通鑒紀事本末》。《四庫全書總目·史部五·紀事本末類》:“至 宋 袁樞 以《通鑑》舊文,每事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詳叙其始終,命曰紀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體。”

(2).借指對某事的完整記述。 瞿秋白 《亂彈·<鐵流>在巴黎》:“任何故意宣傳鼓動的小說詩歌,都沒有這種真實的平心靜氣的紀事本末來得響亮,來得雄壯--這是革命的凱旋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紀事本末”一詞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

指對事情的重要與次要部分進行分辨,抓住事物的核心和關鍵。其中“紀事”指記錄事件的過程,“本末”則強調主次之分,源自《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的哲學思想。

二、作為史書體裁

  1. 起源與特點
    由南宋袁樞首創,其著作《通鑒紀事本末》開創了這一體裁。它以曆史事件為核心,将分散的史料按時間順序整合成獨立篇章,完整呈現事件的前因後果。例如“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會集中叙述其起因、經過和結果,形成連貫叙事。

  2. 與其他體裁的對比
    不同于編年體(按時間排序但事件零散)和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易重複),紀事本末體兼具時間線與事件完整性,但缺點是無法體現同一時期不同事件間的關聯。

  3. 代表作品
    除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外,還有明代陳邦瞻的《宋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等。

三、現代引申義

在非曆史領域,該詞也可借指對某事的全面、系統化記述,如瞿秋白曾用“紀事本末”形容對革命曆程的完整記錄(注: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紀事本末》的意思

《紀事本末》是指記錄曆史事件發展過程的重要文獻,記述事件始末的記載。它旨在詳實記錄事件的發生、演變和結果,以便後人進行研究和了解。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紀事本末》的拆分部首是“纟”和“頁”,部首“纟”表示與紡織有關,部首“頁”表示與紙張有關。它的拆分筆畫順序為11畫。

來源與繁體

《紀事本末》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的紙張和書寫技術。古人用紙和墨制成書籍,将曆史事件的經過逐一記載下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紀事本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些漢字的形狀和現代稍有不同。《紀事本末》在古代的寫法是「紀事」和「本末」,其中「紀」字的右邊是「己」字,「本」字的下邊是「木」字,「末」字頂部的兩個“丷”被寫成了一個“冂”,整體形狀更加複雜。

例句

1. 曆史學家通過研讀《紀事本末》,分析了那場戰争的起因和結果。

2. 這部曆史著作詳細記錄了當時社會的發展脈絡,是我們了解古代時代背景的重要《紀事本末》。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紀事、曆史、事件、本末

近義詞:記載、編年、編年史、紀實

反義詞:虛構、小說、傳說、神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