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冒的意思、蒙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冒的解釋

蒙蔽;庇護。《魏書·高道悅傳》:“尚書左丞 公孫良 職維樞轄,蒙冒莫舉。”


愚暗冒昧。 漢 蔡邕 《青衣賦》:“昒昕将曙,鷄鳴相摧。飭駕趣嚴,将舍爾乖。矇冒矇冒,思不可排。”《三國志·蜀志·郤正傳》:“彼 平仲 之和羹,亦進可而替否。故矇冒瞽説,時有攸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冒”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古漢語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解釋

  1. 蒙蔽與庇護(古籍用法)
    指通過欺騙或隱瞞真相進行掩蓋,或對錯誤行為給予庇護。例如《魏書·高道悅傳》中“蒙冒莫舉”即指官員未能揭露蒙蔽行為。

  2. 愚暗冒昧(古漢語引申義)
    形容因愚鈍或缺乏思考而輕率行動。漢代蔡邕《青衣賦》中“矇冒矇冒,思不可排”即表達盲目沖動的情感狀态。

  3. 盲目追隨(現代延伸義)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觀點或行為的無批判接受,如“蒙冒地模仿他人”,強調缺乏獨立思考。


二、讀音與字義關聯


三、使用注意

若需深入考據,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文工具書以驗證具體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冒的意思

蒙冒(méng mào)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意味着掩蓋、隱藏、掩飾或模糊事實真相。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故意隱瞞、誤導或欺騙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蒙冒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首),它由四個筆畫組成。

來源

“蒙冒”一詞最早見于《荀子·著繁露》:“蒙冒不擇。”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漢語字詞中用來描述掩飾事實真相的行為的一種常用詞彙。

繁體

蒙冒的繁體字為「蒙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蒙冒的字寫作「蒙冒」。其中,“蒙”寫作「艸夗心」,意味着草和心被遮蔽;“冒”寫作「冐傑」,意味着表面和突出的東西被掩蓋。

例句

1. 他蒙冒了自己的過錯,把責任推給了别人。

2. 這個政府以虛假的宣傳蒙冒了民衆的眼睛。

組詞

欺蒙、蒙混、冒牌、虛假、假冒、僞裝

近義詞

掩飾、欺騙、隱藏、遮蓋、僞裝

反義詞

揭露、坦白、透明、真相、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