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知恨晚的意思、相知恨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知恨晚的解釋

謂以未能早成知己為憾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竇嬰 、 灌夫 ﹞兩人相為引重,共遊如父子然。相得驩甚,無厭,恨相知晚也。”《後漢書·第五倫傳》:“ 倫 始以營長詣郡尹 鮮于褒 , 褒 見而異之,署為吏。後 褒 坐事左轉 高唐 令,臨去握 倫 臂訣曰:‘恨相知晚。’”後多作“相知恨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知恨晚”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兩人因相互了解而深感投契,卻遺憾認識得太晚。常用于形容新結交的朋友或知己間的情誼深厚。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引為重,其遊如父子然。相得甚歡,無厭,恨相知晚也。”描述窦嬰與灌夫因志趣相投而結為摯友的故事。

3. 用法與語法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例句與延伸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知恨晚

相知恨晚,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思是兩個人或多個人本應早日相識相知,但因為某種原因而拖延到後來,感到遺憾和惋惜。

拆分部首和筆畫:相(目部,9筆)+ 知(矢部,8筆)+ 恨(心部,9筆)+ 晚(日部,12筆)。

來源:相知恨晚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書·僧傳》:“世間百年何足多,近知恨未早相逢”。後來在詩詞歌賦中廣泛使用。

繁體字:相知恨晚(相知恨晩)。

古時候漢字寫法:相(仿寫)+ 知(指加口)+ 恨(忄加昐)+ 晚(日加免)。

例句:這是一場相知恨晚的友誼,我們本應早日相識相知,但遺憾的是拖到現在才認識。

組詞:相識、相知、相逢、恨意、晚會。

近義詞:晚遇、遲到、晚來、晚交。

反義詞:誤會、錯過、早遇、早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