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土作貢的意思、任土作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土作貢的解釋

依據土地的具體情況,制定貢賦的品種和數量。《書·禹貢序》:“ 禹 别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 孔 傳:“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貢賦之差。”《漢書·地理志上》:“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 晉 左思 《三都賦序》:“且夫任土作貢,《虞書》所著;辨物居方,《周易》所慎。”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蔣恭靖》:“公曰:‘古任土作貢,出于殊方,而故取于 揚 ( 揚州 ),守臣不知也。’”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田制三》:“古者任土作貢,雖諸侯而不忍強之以其地之所無,況于小民乎!”亦省作“ 任土 ”。《周禮·地官·載師》:“載師掌任土之灋。” 鄭玄 注:“任土者,任其力勢所能生育,且以制貢賦也。” 孫诒讓 正義:“《大宰》注雲:‘任,猶倳也。’力謂性力肥磽,勢謂形勢高下,生育若農田生九穀、場圃育草木、山澤各有生育之材物,皆任之以倳,立其功業也。《書·禹貢叙》雲:‘任土作貢。’ 孔 疏引 鄭 注雲:‘任土謂定其肥磽之所生。’亦即此義。”《文選·左思<蜀都賦>》:“任土所麗,衆獻而儲。” 劉逵 注:“任土,任其土地所生也。《尚書》所謂任土作貢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任土作貢”是中國古代賦稅制度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是根據土地的具體情況(如肥瘠、物産等)來确定貢賦的品種和數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出處

3.實施背景與意義

4.相關概念辨析

5.曆史評價與演變


“任土作貢”是中國古代經濟制度的重要原則,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但實際執行中受政治環境影響較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禹貢》《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任土作貢》的意思

《任土作貢》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自願承擔責任,盡力為國家或組織做出貢獻。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任土作貢》的部首拆分為“人”和“土”,部首“人”表示與人相關,表示與人相關的詞義,部首“土”表示與土地、農田等相關。

根據《新華字典》的查詢,《任土作貢》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任土作貢》是一個現代漢字詞彙,其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源于中國傳統社會和政治制度中的一種義務制度。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任土作貢」。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古時候《任土作貢》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與現代漢字相似的形态。

然而,由于個體書寫風格和筆畫的演變,古代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例句

1. 他毅然決定履行《任土作貢》的義務,積極參與農田建設。

2. 全國各地的勤勞農民像蜜蜂一樣,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任土作貢》。

組詞

1. 任職:擔任一定職務。

2. 土地:指地球表面不完全由水覆蓋的部分。

3. 作用:指因果關系或相互關系而引起的一定結果或影響。

4. 貢獻:指為共同利益或社會進步作出的有益的努力和奉獻。

近義詞

1. 任重道遠:表示責任重大,任務繁重。

2. 盡心盡力:指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

3. 義務:指基于法律、道德或社會約定等而必須履行的職責。

反義詞

1. 逃避責任:指故意回避或逃避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2. 不作為:指不履行本應盡的職責、義務或作出應有的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