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擣蓍的意思、擣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擣蓍的解釋

叢生的蓍草。《史記·龜策列傳論》:“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擣蓍,下有神龜。” 司馬貞 索隱:“擣蓍即藂蓍。擣是古‘稠’字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擣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寫作“搗蓍”,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叢生的蓍草。蓍草(學名:Achillea millefolium)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于占卜。

  2. 字形與通假

    • “擣”是“搗”的繁體字,但在該詞中為“稠”的通假字(司馬貞《史記索隱》),表示“密集、叢生”之意。
    • “蓍”即蓍草,又稱“鋸齒草”,莖葉可制香料,全草可入藥。
  3. 文獻出處
    源自《史記·龜策列傳論》:“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擣蓍,下有神龜”。此句描述蓍草叢生之地常有神龜栖息,反映古代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占卜關聯。

用途與文化意義

注音

現代拼音為dǎo shī,古音可參考“擣”通“稠”(chóu)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擣蓍,這個詞是古漢語詞彙,意為“磨碾牙”的意思。擣分為兩個部首,左邊部首是手,右邊部首是豆。根據筆畫組成,擣的總筆畫數為17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在古時候,人們使用擣這個動作來磨碾牙糧食。 在繁體字中,擣的寫法為搗。由于繁體字多用于港澳台地區,因此在這些地區,搗也是常見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擣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而有所變化。然而,總體而言,其形狀和現在的簡化字形式相似。 以下是一個擣的例句:他用力擣着玉米,制成了美味可口的玉米面粉。 與擣相關的組詞包括擣麻、擣藥、擣粉等。這些詞都與利用擣的動作或工具進行研磨、壓碾相關。 擣的近義詞可能包括磨擦、研磨等。而反義詞可能為滑動、摩擦等與研磨相對的動作。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