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土的意思、兼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土的解釋

兼并土地。《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齊閔 兼土拓境,闢地千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土”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被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古漢語用法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兼”

    本義為同時涉及或占有兩樣以上事物。《說文解字》:“兼,并也。從又持秝。兼持二禾。”引申為“兼并”“兼顧”等義,如《孟子·告子上》:“二者不可得兼。”

    來源參考:

  2. “土”

    指土地、土壤,亦象征領土或地域。《說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如《詩經·大雅·綿》:“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來源參考:

二、複合詞“兼土”的推測含義

根據字義組合,“兼土”可能有兩種解釋方向:

  1. 地理/政治概念

    指兼并或統轄多個地域,如古代文獻中“兼地”指擴張領土(例:《戰國策·秦策》:“兼地入塞”)。若作“兼土”,或為相近用法,表“兼并土地”。

    來源參考:

  2. 農業/地質概念

    或指混合不同性質的土壤(如“兼合多土”),但此用法未見直接古籍記載,屬現代引申推測。

三、學術建議

因“兼土”非規範詞彙,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分析。例如:

權威提示:本文釋義基于漢字本義及古籍用例推演,具體語義需以實際文獻為準。古漢語研究可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hd.cnki.net/kxhd/)或《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兼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兼并土地”,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出處

  1.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原文提到:“齊闵兼土拓境,辟地千裡”,描述戰國時期齊國通過兼并土地擴大疆域。
  2. 唐代詩詞
    • 杜甫《寄贊上人》:“茅屋買兼土,斯焉心所求。”
    • 薛能《秋日将離滑台酬所知二首》:“僮汲野泉兼土味,馬磨霜樹作秋聲。”
      這些詩句中,“兼土”或指實際土地兼并,或引申為對自然資源的整合。

使用語境


現代關聯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政治史、軍事策略或賞析古典文學時仍具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三國志》原文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敖庫鸨兒碑趺鄙慢避匿筆戰慘絶乘滅牀沿恩魚返生發魚法源寺覆音覆診供侍桄桔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果蔬股子寒難和豫換妾環轍魂驚魄惕加年郊廛景企料虎頭溜跶秒殺蜜裡調油鳴瑟藕心畦灌清望官清芷求田問舍榷貨去僞存真壤流戎葵商弦誓天斷發屍主水舂書蟫束藴窣磕泰容泰壇探曆韬詞桃花夫人土棧偎侬文學社香火社想開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