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刀的意思、裁刀的詳細解釋
裁刀的解釋
裁紙刀。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醫有十三科,畫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織造綾錦絹帛、一染練上件……一經帶、一裁刀,數内闕其一,則不能成全畫矣。”參閱 明 文震亨 《長物志·器具·裁刀》。
詞語分解
- 裁的解釋 裁 á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紙:裁剪。裁縫。裁衣。對裁。 減除,去掉一部分:裁減。裁軍。裁員。 決定,判斷:裁判。裁奪(考慮決定)。裁決。裁度(?)。裁斷。 安排取舍:體裁。别裁。獨出心裁。 節制,抑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裁刀的漢語詞典釋義如下:
裁刀(cái dāo)指專門用于裁剪紙張、布料、皮革等片狀材料的工具,其核心特征為刃口鋒利、刀身平直,通過切割實現材料的分割。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裁刀是由“裁”(切割、剪斷)與“刀”(利器)組合而成的複合詞,泛指用于精準切割的扁平刀具。
- 功能定義:以人力或機械力推動刀刃,沿直線或特定軌迹分割材料的工具(《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8頁)。
- 典型場景:書畫裝裱中裁切宣紙、服裝制作中裁剪布料、印刷業分切紙張等(《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裁刀”詞條)。
二、用途與分類
-
手工裁刀
- 傳統刀身多為金屬(鋼、鐵),刀柄材質包括木質、塑料或骨質,常見形态如直柄裁刀、滾輪裁刀(《中國傳統工具圖鑒》,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204頁)。
- 例:裝裱師使用裁刀修整畫心邊緣,需保持刀刃與尺規貼合以确保切口平直。
-
機械裁刀
- 工業領域采用電動或液壓驅動,如切紙機的鍘刀式裁刀,可批量處理紙張、卡紙等(《印刷工藝手冊》,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年,第76頁)。
- 特點:刀口長度可達數米,壓力噸位高,需配合定位系統操作。
三、核心特征
- 刃口設計:單面開刃為主,傾斜角度影響切割精度與耐久性(《刀具制造工藝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第132頁)。
- 材質演變:古代多用青銅、鐵,現代以高碳鋼、合金鋼為主,部分采用陶瓷塗層提升耐磨性(《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15頁)。
四、曆史與文化背景
裁刀最早見于漢代文獻,隨造紙術與紡織業發展而普及。明代《天工開物》記載:“裁帛用長刃,以檀木為柄”,反映其工藝形态(《中國古代物質文化》,中華書局,2017年,第189頁)。文人書房常備裁刀,用于裁紙、修冊,成為文房雅器之一。
五、現代應用拓展
除傳統手工業外,裁刀技術延伸至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精密制造(激光裁刀切割半導體材料)等領域,體現工具功能的泛化(《先進制造技術》,科學出版社,2021年,第157頁)。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 王世襄.《中國傳統工具圖鑒》. 文物出版社,2015.
- 張逸新.《印刷工藝手冊》.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
- 孫桓.《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網絡擴展解釋
“裁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ái dāo,其核心含義是用于裁切紙張、布料等材料的刀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裁刀主要指裁紙刀,是傳統文房用具之一,用于切割紙張、絹布等輕薄材料。其功能延伸至裝裱、印刷、制鞋等領域,例如裁切畫心、布料或鞋底夾層。
曆史與出處
- 起源:南北朝時期,文人多用隨身小刀替代專用裁刀,尚未形成獨立工具。
- 文獻記載:
- 明代陶宗儀《辍耕錄》提到裝裱工藝“十三科”,其中“裁刀”為必備工具,缺失則無法完成畫作。
- 文震亨《長物志》也記載了裁刀的用途,強調其在文房器具中的地位。
用途與例句
- 傳統裝裱:用于裁切畫心、絹布等材料,需搭配裁闆、錐針等工具。
- 現代工藝:
- 制鞋中用于切割中底、大底夾層。
- 印刷設備中與滾筒配合完成壓痕或橫切。
- 例句:
“托好的畫心要用裁闆、裁刀、裁尺打裁裝飾材料。”
“壓痕機由裁刀和滾筒構成。”
裁刀既是傳統文房工具,也是現代工藝中的實用器具,功能從簡單的紙張切割擴展至多領域精細操作。其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明清文獻中已明确記載其專業化用途。
别人正在浏覽...
岑參撐事持缽斥去除宮垂腴導産頂箱杜茅柴犯忌發生學方法廢業汾神婦姑過費韓壽分香劃船毀風敗俗檢斷艱難困苦叫呼迹附機件精意金坑金口木舌進禮九世仇踞慢克伏浪井遼塞露頭角镆鋣南胡内鬨劈口嫔妾潛朗凄而起過青兕衾襚榷馬羣蟻附膻入谷喪德僧窗上骈盛氣淩人蓍策師心自是首術衰翁淘伴條款替頭推步僞造崄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