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浪井的意思、浪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浪井的解釋

自然生成的井。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漾醴泉於浪井,拂垂楊於禦溝。” 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嘉禾自秀,浪井恒清。” 吳兆宜 注引 孫柔之 《瑞應圖》:“浪井不鑿自成。” 唐 李商隱 《為汝南公賀元日朝會上中書狀》:“慶雲非煙,浪井不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浪井”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浪井”指自然生成的井,區别于人工開鑿的井。其名稱來源于井水與外界水體(如長江)相通,當外界波濤洶湧時,井中可聞浪濤聲,故稱“浪井”。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據記載,西漢名将灌嬰于公元前201年駐軍九江時開鑿此井,最初稱“灌嬰井”。
  2. 重修與更名:三國時期,孫權命人重新挖掘湮塞的古井,後因井水與長江連通且有浪聲,逐漸被稱為“浪井”或“瑞井”,被視為祥瑞之兆。

三、地理位置

浪井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園路浪井巷内,是當地最早的曆史文物之一,現為方亭保護的古迹。井壁青苔斑駁,井水清澈,井圈留有深嵌繩痕。

四、文化意義

  1. 奇觀:“浪井濤聲”曾是九江十景之一,因江濤與井水共振産生獨特聲響而聞名。
  2. 文學記載:南朝梁簡文帝、唐代李商隱等均在其詩文中提及浪井,贊其自然天成之妙。

五、科學争議

關于井水發聲的原因,存在不同解釋:一說井底有泉眼與長江暗通(李白觀點);另一說地下水湧動導緻(蘇轍觀點)。現代則推測可能與地下水位變化有關。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閱九江地方志或相關曆史文獻(參考、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浪井

浪井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浪(波浪)和井(水井)。浪意味着海洋中的波浪,而井則表示一個用于獲取地下水的儲水結構。

浪井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和井。氵代表水,井代表井。

浪井的筆畫總數為11畫,其中浪由8畫構成,井由3畫構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建造水井的方法簡單,通常通過挖掘地面并使用木質或石質結構保持井的形狀,以獲取地下水。而海洋中的波浪是由風力和地球自轉引起的。因此,浪井成為了一個形象化的詞彙,用于形容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浪井的寫法為「浪井」,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浪的寫法為「㞍」,表示波浪的形狀。井的寫法為「壬」,表示水井的形狀。

以下是浪井的例句:

1. 這座古老的村莊有一個美麗的浪井,供村民們使用。

2. 眺望着遠處的大海,我被翻滾的浪井震撼了。

以下是與浪井相關的組詞:

1. 波浪:描述海洋中的起伏波動。

2. 水井:指用于提取地下水的水源構造。

3. 海洋:表示連接大陸的廣闊海水區域。

以下是與浪井近義詞:

1. 激濤:用于形容洶湧的海浪。

2. 波濤:形容波浪的起伏有力。

以下是與浪井反義詞:

1. 平靜:表示海洋或水面沒有波浪,非常甯靜。

2. 靜止:指不存在波動或運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