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止學業。《禮記·檀弓上》:“大功廢業。” 陳澔 集說:“業者,身所習,如學舞、學射,學琴瑟之類。廢之者,恐其忘哀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 朱詹 ﹞寒無氈被,抱犬而卧,犬亦饑虛,起行盜食,呼之不至,哀聲動鄰,猶不廢業,卒成學士。”
(2).荒廢本業。《後漢書·王丹傳》:“ 丹 每歲農時,輒載酒肴於田間候勤者而勞之……其輕黠遊蕩廢業為患者,輒曉其父兄,使黜責之。”
(3).謂傾盡家産。 明 高啟 《胡松岩墓志銘》:“後叔父廢業,君資奉之甚至。”
(4).指當辦而未辦的事業。《後漢書·許楊傳》:“明府今興立廢業,富國安民,童謡之言,将有徵於此。”
“廢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釋義:
中止學業
指停止或中斷學習活動。例如《禮記·檀弓上》提到“大功廢業”,陳澔注解說因哀痛需暫停學業。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中記載朱詹雖生活困苦仍堅持學習,“猶不廢業”。
荒廢本業
指放棄或忽視原本從事的職業或事務。《後漢書·王丹傳》描述對“遊蕩廢業”者進行勸誡。
傾盡家産
如明代高啟《胡松岩墓志銘》中“叔父廢業”指耗盡財産。
未完成的事業
《後漢書·許楊傳》提到“興立廢業”,指振興曾被擱置的事務。
在當代語境中,“廢業”還衍生出企業注銷的含義,即公司停止經營并辦理法律注銷手續。流程包括: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廢業”可指放棄學業或職業後的失業狀态,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俚語或地區性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企業注銷流程,可查閱《禮記》《後漢書》或相關行政法規。
廢業(fèi yè)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某個行業、職業或者學業被廢棄、取消或者停止的情況。這個詞的意思可以表示某人不再從事某個職業或者他們的職責和義務被撤銷。廢業也可以指某人中途辍學或放棄某個學業。
廢業由廢(庀pǐ,并列疊字】一字下邊和一,表示鋪設了幾條形象,場面繁忙)和業(業從一字下邊和不加橫抱之上為從字, 形聲。從,義滿足的事/ 滿意+ 業、而澤所用之能,也從從一,義或考古證據來看,并非) 組成。廢的拆分部首是“廣”,筆畫是3;業的拆分部首為“子”,筆畫為5。
廢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曆史。廢的本義是指鋪設了幾條形象,場面繁忙。廢業的意思首次出現于北魏時期的《魏書·官氏志》,描述了一些官職被取消或者職責被剝奪的情況。隨着時間的推移,廢業的含義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包括學業和職業。
廢業的繁體字為「廢業」。
在古代,廢業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廢的寫法為「廢」,而業的寫法是「業」。
1. 他因為種種原因廢業了,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2. 這所大學已經廢業多年,現在變成了一家博物館。
廢業可以組成其他的詞語,例如:
- 廢業維艱(fèi yè wéi jiān):指在某行業或職業中維持生存非常困難。
- 廢業從窄(fèi yè cóng zhǎi):指從事一種窄、狹隘的職業或行業。
廢業的近義詞可以包括放棄、辍學、退休等。
廢業的反義詞可以是繼續、堅持、畢業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