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臣的意思、任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臣的解釋

(1).委用臣下。《韓非子·說疑》:“故居處飲食如此其不節也,制刑殺戮如此其無度也,然 敬侯 享國數十年,兵不頓於敵國,地不虧於四鄰,内無君臣百官之亂,外無諸侯鄰國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

(2).指忠于職守、堪當重任的大臣。《晉書·劉頌傳》:“臣又聞國有任臣則安,有重臣則亂……夫任臣之與重臣,俱執國統而立斷者也。然成敗相反,邪正相背,其何故也?重臣假所資以樹私,任臣因所籍以盡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任臣”一詞在漢語詞典體系中屬于複合詞結構,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與曆史語用綜合解析:

  1. 單字訓诂

    • “任”:《說文解字》釋作“符也”,本義為承擔職責的信物,後引申為委派職務、信任托付之意,如《尚書·大禹谟》載“任賢勿貳”,強調對賢能者的信任。
    • “臣”:《爾雅·釋诂》定義為“堅也”,甲骨文字形作屈身之态,特指君王治下的官吏群體,《周禮·天官》有“六卿分職,各率其屬”的職官體系記載。
  2. 複合詞義 “任臣”在明清文獻中多指代受君主特别委任的重臣,如《明史·職官志》記載内閣大學士“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此類要職常被稱作“肱股任臣”。其語義重心既包含君主對臣子的職責賦予,也強調臣子對職守的主動承擔。

  3. 曆史語境 《康熙字典》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任臣以事”為典例,此處“任臣”作動賓結構,指代君主選拔官員的行為。至清代《四庫全書》編纂時,“任臣”已演變為特定官職代稱,如周亮工《書影》載“任臣司典籍,校雠精審”,特指文獻編纂官員。

  4. 現代考釋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受命任職的臣子”,引證包含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任臣以法度”等經典用例,突顯其貫穿古代官僚制度的穩定性語義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任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委用臣下
    指君主對臣子的任用或委派職責。這一含義強調君臣之間的權力關系,常見于古代政治語境。例如《韓非子·說疑》中提到“明於所以任臣也”,即強調君主需明智地任用臣子。唐代鄭據的詩句“同作明時列任臣”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2. 忠于職守、堪當重任的大臣
    指能夠恪盡職守且能力出衆的臣子。《晉書·劉頌傳》中對比“任臣”與“重臣”,指出前者是穩定國家的關鍵。宋代晁補之的詩句“雙任臣子責”則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含義。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拜官被诏廁賤抻面斥澤闖闖翠翎徂兩帱載诋悖砥煉丁字街讀書耳報神翻舊賬煩訴法章風清月皎縫腋輔助工資更年期綜合征貢硯河岸紅紅厚葬簧口茄房腳絣金善寶罽庭鸠輯巨指開晨轹跞辚辚臨産輪回磨梅花塢男工飄飐平圃萍蹤浪影期較萋翳熱頭絨球商敵省的生蓄十載寒窗蔬飯斯文松葉蘇仙縧子偷窳蛻皮忘斷嫌鄙下女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