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硯的意思、貢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硯的解釋

亦作“ 貢研 ”。充作貢品的硯台。 明 高濂 《遵生八箋·燕閑清賞·論研》:“古有端石貢硯無眼,其細膩發墨,青色光潤,此必下巖石也。想貢硯在 宋 ,官司取多,不暇裁取眼耳。貴在發墨,何取於眼!”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宋研》:“此 宋 貢研也,乃 端溪 舊玩,豈易得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硯是中國古代文房四寶中硯台的特殊類别,特指曆史上作為貢品進獻給朝廷的優質硯台。其名稱由"貢"(進獻)與"硯"(研磨工具)組合而成,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土貢制度。以安徽歙硯、廣東端硯、甘肅洮河硯、山西澄泥硯四大名硯為代表,這些硯台因石質細膩、發墨如油、雕刻精良而被選作禦用文具。

明代《歙縣志》記載:"龍尾山石可為硯,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得之,後三世獻于朝,遂為貢品。"這段文獻佐證了歙硯作為貢硯的曆史淵源。清宮檔案顯示,乾隆年間造辦處每年需制作五十方禦用硯台,其中三十方為端溪老坑石材。

貢硯制作需經采石、選料、設計、雕刻、打磨等十八道工序,尤以"金星""羅紋""魚腦凍"等天然紋理為珍。故宮博物院現藏《西清硯譜》收錄曆代貢硯二百四十方,詳細記錄了形制特征與進貢沿革。這類硯台不僅是實用器具,更承載着傳統雕刻藝術、礦物學知識及禮儀文化,2014年歙硯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貢硯是中國古代作為貢品進獻朝廷的硯台,其定義與曆史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貢硯又稱“貢研”,指古代地方向朝廷進貢的優質硯台。這類硯台需符合皇家對材質、工藝的高标準要求,如明代高濂記載端石貢硯“細膩發墨,青色光潤”,強調實用性與審美價值。

二、曆史淵源

  1. 起源與發展:江西修水貢硯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北宋黃庭堅将其推廣至全國。清代道光年間因被列為皇室貢品而正式得名“貢硯”。
  2. 石材特性:主要采用修水修口石,具有“堅而不頑、發墨速而不粗”的特點,部分硯石呈現赭色與翠綠相間的獨特紋理。

三、工藝與文化價值 貢硯制作包含镂空、浮雕等技法,雕刻題材多源于傳統文化,如提到其“精微大義”的美學内涵。2010年修水貢硯制作技藝被列入江西省級非遺,2021年升級為國家級非遺,印證其工藝傳承的重要性。

四、地域特色 除修水貢硯外,廣東端州貢硯(端硯)同樣著名。端硯自唐代成為貢品,清代發展出繁複的宮廷裝飾風格,兩者共同構成中國古代貢硯體系的核心代表。

别人正在浏覽...

捱捱擠擠逼面彼人倉庫長語垂死掙紮麤粝存活村眉大戒二王廟婦闾福壽齊天拊綏付之度外關山阻隔海西皓皓浩然河門合權黃豆将仲子箋譜建省健陀羅警慧浸涵錦制給事恅愺淋淫馬嵬襪蒙太奇命定内科學尼厖古盤灘譴勒啓惕雀步乳卵哨軍聲諾社雨世數石苋雙蛾窣堵波歲朝圖筍城筍蒂鐵搭鐵搭同懷迕犯無線電話五爪金龍小經筵枭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