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孔雀的尾毛。 唐 皮日休 《病孔雀》詩:“煙花雖媚思沉冥,猶自擡頭護翠翎。”
(2).指 清 代區别官員品級的用孔雀羽做的冠上花翎。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
“翠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孔雀的尾毛
指孔雀尾部色彩鮮豔的羽毛,常被用來形容自然之美。例如唐代詩人皮日休在《病孔雀》中寫道:“猶自擡頭護翠翎”,以翠翎代指孔雀的尾羽。
清代官員冠飾“花翎”
清代官帽上以孔雀羽制成的裝飾品,用于區分官員品級。例如龔自珍在《盧公神道碑銘》中提到“翠翎英英”,即指官員冠上的花翎。
清代“花翎”制度中,孔雀羽分單眼、雙眼、三眼(每片羽毛的彩色圓斑稱“眼”),三眼花翎為最高等級,僅親王、重臣可佩戴。
“翠翎”既指自然界的孔雀尾羽,也承載了古代官制的文化内涵,兼具美學與曆史價值。
《翠翎》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翠和翎。翠(cuì)指的是綠色、青翠的顔色,常用來形容樹木、草地等的顔色。翎(líng)則指的是裝飾在帽子、頭飾上的羽毛,多用來指雄性鳥類尤其是孔雀的羽毛。
「翠翎」這個詞是由「翠」和「翎」組成,它們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羽」和「頁」。其中,「羽」代表羽毛,「頁」代表羽毛上的頂部部分。這兩個部首的筆畫數分别為「乙」和「頁的左半部」。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廣泛,可以在古代文學、詩歌、民間故事中找到。翠翎一詞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形容美麗、華麗的事物,比如形容顔色豔麗的花朵,或者形容飛舞在天空中的羽毛。
在繁體字中,「翠翎」這個詞的書寫形式并沒有太大變化,依然是使用「翠」和「翎」兩個字符組合而成。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種多樣,由于「翠翎」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詞語,在不同的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不同的寫法。比如,有的文獻中使用了「翆翎」、「翠了」或者「碎翎」等寫法。這些寫法都是在不同時期演變過程中産生的。
以下是「翠翎」這個詞的一個例句:「她頭戴一朵翠翎,美麗動人,吸引了許多人的注目。」這個句子描述了一個女子戴着一朵華麗的翠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翠翎」相關的組詞有:翠翎羽扇、翠翎飛舞等。
與「翠翎」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碧羽、青翎等。
與「翠翎」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暗沉、黯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