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官的意思、拜官的詳細解釋
拜官的解釋
[offer official posts] 舊時指封官
詳細解釋
授官。 唐 李颀 《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詩:“吏部明年拜官後,西城必與故人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 唐 制:丞郎拜官即籠門謝。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則拜舞於階上,百官拜於階下而不舞蹈,此亦籠門故事也。” 元 陳基 《次韻鄭有道喜王季野府判南歸》之一:“故人日下拜官歸,河水南來似帶圍。”
詞語分解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 官的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于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拜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授予官職或任官,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拜官”指封建社會時期通過特定程式授予官職的行為,通常伴隨正式禮儀。例如《五代史平話·周史》提到“募民有入粟者,使得拜官”,即通過捐糧換取官職。
2.曆史用法
- 唐代制度:官員被任命後需在“籠門”(官署正門)行禮謝恩,稱為“籠門謝”,如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丞郎拜官即籠門謝”。
- 宋代例證:朝廷通過“拜官”選拔人才,如唐代詩人李颀詩中提到“吏部明年拜官後”,體現官職授予的流程。
3.延伸意義
- 公私分明:西晉名臣羊祜曾言“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強調官職應通過朝廷正式授予,而非私下感恩。
- 特殊場景:元代詩歌中亦用“拜官”代指官員赴任,如“故人日下拜官歸”,描述友人受官歸來的情景。
4.現代語境
當代“拜官”一詞已不常用,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指代古代官職任命制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夢溪筆談》《五代史平話》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向官員行禮或表示敬意。拜官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手部首和官部首,手部首表示與手相關的意思,官部首表示與官員或官職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12畫。拜官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封建社會,人們在和官員見面或向他們請教時,以表示對其地位和權威的敬意而行禮。在繁體字中,拜官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是通過用筆的順序和走勢來表達詞義。例如,拜官可以用“拜上官”來表達,意思是向上級官員行禮。關于拜官的例句:他走進官廳,恭敬地拜官。拜官一詞可以組成其他詞彙,比如拜訪、公拜、官員等。拜官的近義詞可以是行禮、敬重,反義詞可以是不敬。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