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官的意思、拜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官的解釋

[offer official posts] 舊時指封官

詳細解釋

授官。 唐 李颀 《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詩:“吏部明年拜官後,西城必與故人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 唐 制:丞郎拜官即籠門謝。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則拜舞於階上,百官拜於階下而不舞蹈,此亦籠門故事也。” 元 陳基 《次韻鄭有道喜王季野府判南歸》之一:“故人日下拜官歸,河水南來似帶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拜官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演變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指通過特定儀式獲得官職。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代官職辭典》記載,該詞包含兩層釋義:

  1. 古代授官儀式

    指帝王通過冊封、策命等形式授予官職,常見于《周禮》記載的"六禮"制度。唐代官員任命需經過"告身"文書頒發、朝服更換及太廟告祭等流程,宋代則發展為"宣麻拜相"的隆重儀式。

  2. 現代引申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可隱喻正式就任重要職務,例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的"拜官上任"詞條,強調職位獲得的莊重性與程式性。

詞源學角度分析,"拜"字甲骨文作雙手捧禾祭祀狀,引申為恭敬接受;"官"從宀從,本義為治理場所,二者組合體現中國古代職官制度與禮儀文化的深度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拜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授予官職或任官,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拜官”指封建社會時期通過特定程式授予官職的行為,通常伴隨正式禮儀。例如《五代史平話·周史》提到“募民有入粟者,使得拜官”,即通過捐糧換取官職。

2.曆史用法

3.延伸意義

4.現代語境

當代“拜官”一詞已不常用,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指代古代官職任命制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夢溪筆談》《五代史平話》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乘比服草土臣策慮常宗出哨打快通拳喋盟都護怼險躲頭避懶放牓發音負許黼扆更上一層樓鬼計百端顧憂蚶殼黃天蕩昏第見臨角知結厚解甲倒戈迥然不同隽賢坎轲寇雠诓言詐語蠟祠聯骖鈴铎留攢呂氏春秋面包果愍不畏死愍救逆生帊首痞鬲駊騀蜻蛚棄瑕取用榮改睿範賽車三勤傻呼呼山凹沙書神弦鐵輪完堅位秩幄席污手垢面無土栽培下生活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