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然則的意思、然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然則的解釋

[then] 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麼…”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

詳細解釋

連詞。連接句子,表示連貫關系。猶言“如此,那麼”或“那麼”。《詩·周南·關雎序》:“是謂四始,詩之至也。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 周公 。” 唐 韓愈 《上兵部李四郎書》:“ 齊桓 舉以相國, 叔向 攜手以上。然則非言之難為,聽而識之者難遇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草本》:“花一敗而樹隨之,根亡故也。然則人之榮枯顯晦,成敗利鈍,皆不足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然則"是現代漢語中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連詞,主要表示承接上文并引出推論或反問,相當于"那麼""既然如此,那就"。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核心釋義

  1. 轉折推論

    承接前文事實或觀點,推導出後續結論,隱含邏輯因果關系。

    例: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然則弟子不必不如師。"(韓愈《師說》)

    → 根據"聞道有先後"的前提,推論出"弟子可能強于老師"的結論。

  2. 反問加強語氣

    用于反問句,通過質疑強化觀點,意為"那麼...呢?"。

    例: "既已納其自托,然則安可背之?"(《世說新語》)

    → 以反問強調"不可背棄承諾"。


二、詞源與結構


三、文言用法與現代殘留

  1. 文言典型結構

    • "(既)X,然則Y":如《戰國策》"既無德政,然則何以守國?"
    • 反問句式:"然則…乎/耶?"(如"然則何時而樂耶?")。
  2. 現代漢語使用

    多見于書面語、成語或仿古表達(如"然則不然"),口語中已被"那麼""所以"等替代(來源2)。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然則:連詞,文言文中表示"那麼"或"既然如此,那就…"。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2.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

    表承接上文以推導結果,或借反問表達否定,屬因果連詞。

    (來源:中華書局工具書

  3. 王力《古代漢語》

    "然則"由代詞"然"與連詞"則"複合,用于句首過渡結論(來源3)。

  4. 《漢語大詞典》

    釋義:"連詞。連接分句,表示連貫關系。猶言‘如此,那麼’或‘那麼’。"

    (來源:漢語大詞典


五、經典用例


參考資料

  1.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3.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
  4. 《漢語大詞典》(數字化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然則”是文言文中常見的連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基本解釋

“然則”由“然”(這樣)和“則”(那麼)組合而成,表示承接上文,引出推論或結論,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既然這樣,那麼……”或“那麼”。例如:


用法特點

  1. 位置與功能
    通常用于句首,連接前後文,表示邏輯上的遞進或因果。例如《詩經·關雎序》中:“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

  2. 語境差異
    根據上下文,可表達兩種細微差别:

    • “既然這樣,那麼……”:強調基于前文事實的推論(如《嶽陽樓記》用例)。
    • “雖然如此,那麼……”:隱含對前文的讓步,再提出疑問或結論(如《河中石獸》用例)。

近義詞與辨析


“然則”是文言連詞,用于句首引出結論,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主義貝囊采頭蟾蠩蘭撐得住出入格從善若流顣頞淡粉鬥薮兜馱兒女姻二趙凡鳥賦筆哥羅仿光陸秃冠豸詭籍號旗和軟禍不旋踵護書繭糖矯情鎮物解愁雞塞救疾酒鄉寄委急性人誇衒厘饬隸古溜口嵝領駡仗闵然軿湊貧鳏人造絲三善道省略號申納士林館速戰天驷鐵塔鐵圍城偷托王八完局彎頭猥嫚文君新寡先構仙卉翕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