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冒門籍。 宋 洪邁 《容齋隨筆·老人推恩》:“ 淳熙 三年,以太上皇帝慶壽之故,推恩稍優,遂有增年詭籍以冒榮命者。”
“詭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詭籍指“假冒門籍”,即通過僞造戶籍或身份信息來冒充他人或虛報年齡等,以獲取不正當利益。
該詞出自宋代洪邁《容齋隨筆·老人推恩》。文中提到,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因太上皇帝壽辰,朝廷對高齡老人給予特殊優待(如減免賦稅、賞賜等),導緻有人通過“增年詭籍”(虛報年齡、僞造戶籍)冒領恩賞。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戶籍制度下的身份造假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容齋隨筆》原文或宋代戶籍制度研究。
詭籍是指狡詐、欺騙的手段或策略,也可以指詭計、陰謀。它常用來形容某種狡猾、不可捉摸的手段,用來欺騙或迷惑他人。
詭采字形為“厄”和“籍”組成。其中,“厄”是部首,表示困境、困擾的意思;“籍”是字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文書、記錄相關。
詭的筆畫數為四畫,而籍的筆畫數為十二畫。
《詭籍》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下》中,原義是指天際或星空中晝夜變化的不正常現象。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貶義詞,表示狡詐、欺騙的手法。
在繁體字中,“詭”保持不變,“籍”這個字在繁體字中仍然寫作“籍”,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詭的寫法略有變化。它由“讠”和“危”組成,“讠”是表示言語、口的意思,而“危”表示危險、惡劣的狀态。
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也稍有不同,它由“⺮”和“貝”組成,“⺮”表示竹子,而“貝”表示財富、文書。
1. 他運用了一些詭籍來騙取了她的信任。
2. 這個騙子利用了一些詭計來騙錢。
3. 他們策劃了一個詭計來陷害他。
1. 詭計:指用于欺騙、迷惑他人的手法或方法。
2. 詭異:形容奇特、古怪、難以理解的事物。
3. 詭谲:形容曲折、狡猾的。
1. 詭計:表示用于欺騙、迷惑他人的手段。
2. 詭謀:表示采用狡猾、隱蔽的手段來達到不正當目的。
3. 詭術:指某種詭計、手段,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狡黠或技藝奇巧。
誠實、坦白、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