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略號的意思、省略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略號的解釋

(1) [ellipsis]

(2) 表示字母、詞或其他材料的省略的一個或幾個符號(如…或* * *或——)

(3) 标點符號,寫作“…”,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或說話中沒有說完全的部分,也表示斷斷續續的話語中的停頓

詳細解釋

标點符號的一種。即“……”,六個點,占兩個字的地位。其作用是表示這裡省略了一些詞語。如 魯迅 《呐喊·故鄉》:“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鹁鸪、藍背……”或者表示斷斷續續的話語中的停頓或靜默。如 曹禺 《日出》第三幕:“ 小順子 :﹝厚嘴唇翻上翻下地﹞‘你怎麼這麼個死心眼呢……到了這個地方,你還有……有個什麼講究。你看,你看這三天叫……叫 黑三 打……打……打成什麼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省略號是标點符號的一種,其核心作用是表示語言或内容的省略、中斷或未盡之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省略號寫作“……”,由六個居中的小圓點構成,占兩個漢字的位置。在特殊情況下(如工具書或科技文獻),可能簡化為三個點(…)占一字位置;整段省略時可用12個點(…………)獨占一行。


主要作用

  1. 表示内容的省略

    • 引文或列舉的省略,如:“這裡有稻雞、角雞、鹁鸪……”(相當于“等”)。
    • 重複詞語或序數詞的省略,如“一、二、三……”。
  2. 表示語言的斷續或中斷

    • 說話時斷斷續續或遲疑,如:“我……我想我還是不去了。”。
    • 語言突然中止,如:“你難道不知道……”。
  3. 表達未盡之意或留白

    • 語義未盡,引發讀者聯想,如:“如果當初……”。
    • 靜默、思考或情緒(如無語、尴尬)的象征。

使用規範


曆史背景

魯迅在1909年提出“虛線”作為省略號的早期形式,後逐漸演變為現今的六點式。其設計初衷是标志“語不盡”或“語中辍”,現已成為現代漢語中不可或缺的标點符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示例,可參考中的造句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省略號

省略號是指由三個并列的英文句點(...)組成的标點符號。它在中文中用于表示省略或者暗示意思。省略號常常用于引文、段落之間的跳躍、暗示未完整的句子或思想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省的拆分部首是目字旁(目)加上火旁(灬),總計兩個部首,而略的拆分部首是田字旁(田),總計一個部首。根據拆分部首的不同,可以找到相關的字典部首和筆畫數。

來源

省略號最初由西方文化引入,用于拉丁語中的标點符號,表示省略或缺失的内容。隨着西方文化的傳播,省略號也逐漸被其他語言所采用,包括中文。

繁體

省略號的繁體形式為「⋯」,由三個六點水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省略號的寫法上有所不同。古代常用的寫法是使用三個頓號(頓)連寫而成,用于表示省略或中斷。

例句

1. 我們參觀了紐約、巴黎、倫敦…這些世界著名的城市。

2. “你知道嗎?昨晚我在餐廳看到了……”他欲言又止。

組詞

1. 省略符

2. 省略法

3. 省略音

4. 省略字

近義詞

1. 省略符號

2. 點點點

反義詞

1. 完整句

2. 全文展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