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掠美。《穀梁傳·成公五年》:“ 伯尊 其無績乎?攘善也。”《漢書·五行志下之上》:“言大臣得賢者謀,當顯進其人,否則為下相攘善,茲謂盜明。”《晉書·曹志郭象等傳論》:“竊人之財,猶謂之盜, 子玄 假譽攘善,将非盜乎!”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玉芝堂談荟》:“前之失猶可言也,後之失既乖體要,且蹈攘善之愆矣。”
“攘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竊取他人功勞或美名,帶有道德層面的貶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指将他人的善行、功績或名譽據為己有,即“掠美”。例如《晉書》提到“子玄假譽攘善,将非盜乎”,将這種行為類比為盜竊。
字義拆解
“攘善”強調對他人精神成果的侵占,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
攘善(ráng shàn)是一個常見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不顧社會公德和道義,而刻意破壞善良行為或阻撓善事的行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手部的“扌”和音符部首的“攵”,它的總筆畫數為19。
《攘善》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孟子·梁惠王上》:“以尹吉而辱禮也,人主攘吉以為仇也。是故君子……安禮速民。” 古書中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繁體字“攘善”(攘善)來表示。
以下是關于“攘善”的例句:
1. 他一直在企圖攘善揚惡,嚴重幹擾了社會的正常秩序。
2. 政府要加大打擊力度,堅決攘善崇奸,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3. 社會上的攘善行為讓人們心寒,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些由“攘善”組成的詞彙有:
1. 攘揚:指打擊惡勢力,推進善良事業。
2. 攘除:表示清除某種壞事物或不良因素。
3. 攘往:指掃清障礙,盡快實現目标。
與“攘善”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抱惡”、“扶奸”,它們都指代不顧道德和公正,迎合邪惡勢力或行為。
而與“攘善”意思相反的詞彙是:“攘惡”,意為消除邪惡,支持善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