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骸的意思、束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骸的解釋

猶自縛。表示待罪。 南朝 宋 謝靈運 《詣阙上表》:“是以牽曳疾病,束骸歸欵,仰憑陛下天鑒曲臨,則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束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用法與結構

  1. 語境:多用于古代臣子向君主請罪或自陳過失的場景,含謙卑、認罪之意。
  2. 詞性:動詞性短語,常與“歸欵”“待罪”等詞搭配使用。
  3. 結構分析:通過“束縛身體”的具象動作,引申為“自我約束以承擔責任”的抽象含義。

相關擴展

總結來看,“束骸”是古代特定語境下的謙辭,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象征意義。如需更深入分析謝靈運原文,可參考《謝康樂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骸》的意思

《束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綁起屍骨。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屍體被束縛、捆綁或包裹起來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骸》的部首是「⺡」(黾)和「骨」。其中,「⺡」(黾)是對「黽」(黾)的簡化形式,在字典中作為部首「黾首」出現,表示與黾字相關的字都可以按照它作為部首檢字。而「骨」表示與骨骼相關的字。

《束骸》的筆畫總數為17畫。

來源及繁體字

《束骸》是由兩個漢字「束」和「骸」組合而成的。其中,「束」由「木」(mù)和「口」(kǒu)組成,表示用繩子或帶子捆綁。而「骸」則由「骨」(gǔ)和「亥」(hài)組成,表示人或動物的屍骨。

在繁體字中,「束骸」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束骸」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變化如下:

束:束字在古代寫法中,「木」(mù)的上方是「水」(shuǐ),下方是「十」(shí),表示用水将木材浸濕以增加柔韌性。

骸:骸字在古代寫法中,「骨」(gǔ)的上方是「鹿」(lù),表示動物的骨骼。下方則是「人」(rén),表示人類的屍骨。

例句

1. 他們在森林中找到了一具束骸,疑似有兇案發生。

2. 封建時代的懲罰方式包括開肉刑和束骸刑。

組詞

1. 骸骨(hái gǔ):指人或動物的屍骨。

2. 骸骨堆(hái gǔ duī):指大量屍骨的堆積。

3. 束縛(shù fù):指用繩子、帶子等物件綁紮、約束。

4. 束手束腳(shù shǒu shù jiǎo):比喻被限制行動或受到牽制。

近義詞

束縛(shù fù)、捆綁(kǔn bǎng)、包裹(bāo guǒ)。

反義詞

自由(zì yóu)、解脫(jiě tu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